尋路京津冀一體化
首都經貿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安樹偉認為,目前國家規劃河北多個區域中心城市,以及節點城市,這表明承接首都非核心功能主要可能是有層次的,唐山、石家莊的層次要高一點,邯鄲、承德、滄州、衡水、邢臺的層次要低一點。
本報記者 定 軍
特約記者 陳海銀 北京、廣州報道
京津冀副中心有望做實。
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8月23日接受記者采訪提供的信息,京津冀協同發展,明確了以“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為骨架。
其中“一核”指北京。“雙城”是指北京、天津。“三軸”指的是京津等三個產業發展帶和城鎮聚集軸。“四區”分別是中部核心功能區等。“多節點”“包括石家莊、唐山、保定、邯鄲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張家口等節點城市。
此前河北曾提出,打造石家莊、唐山和邯鄲三個中心城市。按此看,其區域中心城市的數量增加了1個,即保定。很多專家認為,這4個區域副中心,可以說是京津冀的副中心。
河北經貿大學經濟所研究員張云認為,這些區域中心城市和其他節點城市,未來都可以承接首都轉移的功能,“不太可能有集中于哪一個城市提法,因為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優勢”。
京津冀有望出現4個副中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目前公布的“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的京津冀協同發展骨架,與此前的雙核、雙城已經大為不同。
2014年國家發改委編制首都經濟圈規劃時,提出了“兩核”的思路,即京津雙核,“三軸”指京津塘主軸、京-保-石拓展軸、京-唐-秦拓展軸等。
目前上述提法改變。
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供的信息,京津冀協同發展采用“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的骨架。
“一核”即指北京。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問題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首要任務。“雙城”是指北京、天津,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要引擎。
“三軸”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個產業發展帶和城鎮聚集軸,這是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體框架。“四區”分別是中部核心功能區、東部濱海發展區、南部功能拓展區和西北部生態涵養區,每個功能區都有明確的空間范圍和發展重點。
“多節點”包括石家莊、唐山、保定、邯鄲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張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島、滄州、邢臺、衡水等節點城市,重點是提高其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能力,有序推動產業和人口聚集。
這與河北規劃的區域副中心也不一樣。2014年3月26日河北發布《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該意見指出,石家莊圍繞建成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副中心城市,唐山圍繞建成東北部副中心城市,進一步強化石家莊、唐山在京津冀區域中的兩翼輻射帶動功能,增強區域中心城市及新興中心城市多點支撐作用,強化邯鄲在晉冀魯豫接壤地區中心城市地位。
而此次京津冀協同規劃提出的區域中心城市,比河北規劃的增加了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