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國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農產品電商為精準扶貧探路

早在2013年,隴南市就明確提出了實現電子商務集中突破的重點任務。發展至今,隴南全市共開辦網店6100余家,實現農產品網絡零售總額10.7億元,帶動就業1.8萬余人,探索出了一個政府主導、市場推進、微媒營銷、助農增收的電商扶貧“隴南模式”。

助農增收,電商扶貧創新路

隴南資源稟賦獨特,地緣生態優越,氣候溫潤,生物種類繁多。全市有各類特色農產品100多種,但由于單一產品規模不大、分布零散,加之山大溝深、交通不便,致使農產品銷售困難,制約著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因此,隴南從一開始就打出了以農產品交易為主的電子商務發展旗幟,目的就是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著力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把全市優質農特產品推向全國,為農民增收開辟一條新路,幫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

隴南市委市政府堅持把電子商務與扶貧開發有機結合,借力省委開展的“雙聯”行動,把進村入戶普及電商知識、幫助貧困群眾開辦網店、扶持貧困村和貧困戶開發網貨產品、對外宣傳推介貧困鄉村產品資源,確定為“雙聯”行動的重點幫聯任務,著重扶持了100個貧困戶開辦電子商務示范網店,幫助參加培訓的1000名貧困家庭“兩后生”中的600余人開辦了網店。通過發展電商,我們不僅把優質農產品銷售了出去,而且還賣出了好價錢。同時,通過電商扶貧模式,有力地促進了貧困群眾“互聯網思維”的樹立以及自我發展理念的轉變,許多貧困鄉村農戶、農業合作社負責人紛紛開起網上商店,變身為網商微商。電子商務正引領他們走上脫貧致富道路。

政府主導,先托后扶再監管

在隴南這樣一個交通落后、信息閉塞、干部群眾觀念保守的欠發達地區,發展電子商務這一新生事物需要用好政府“有形的手”。因此,隴南市充分發揮強大的行政孵化功能,走出了一條政府主導推進的電商扶貧之路。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市縣區均成立了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靠實了各級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的責任。同時,組建電商協會327個,充分發揮其在特色產品生產、網貨開發、質量監管、行業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促進網商、供貨商、物流商形成產業鏈條,搭建起區域行業共享平臺。二是加大資金投入,通過多種渠道落實電商發展資金2000多萬元。三是強化政策扶持,確立了“平臺支撐、產業整合、重點突破、保障有力”的電子商務發展頂層設計框架。四是積極開展電商培訓,通過組織電商知識和網絡營銷技巧等培訓,共培訓各類干部群眾3萬多人次。此外,還多次組織外出參會,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全面了解和掌握國內電子商務發展趨勢,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觀念得到了轉變。并適時召開階段性推進會議,解決存在的困難問題,強力推動電子商務快速發展。

市場推進,打造平臺強基礎

正確處理農民、網商、供貨商、物流商等之間的利益關系,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大力推動政府與企業協作配合,采取自建服務平臺與借力外援合作“兩條腿”走路的辦法,加快服務平臺建設步伐,不斷夯實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堅持市場化運營方式,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引進企業在成縣啟動建設淘寶“特色中國•隴南館”、隴南電子商務產業孵化園、隴南農產品(核桃)交易中心、順通電子商務物流園等電子商務發展服務平臺;武都區正在與淘寶網銜接,合作打造淘寶網“特色中國•產業帶”。特別是在淘寶網“特色中國•隴南館”建設上,僅用了4個多月的時間就實現了上線運營,成為西北首個地市級地方特色館。此外還促成阿里巴巴農村電子商務“千縣萬村”計劃項目落戶成縣和武都區,使隴南同時成為西部首個“千縣萬村”計劃項目試點市。

針對農村網絡發展滯后的實際情況,采取政府補助的辦法,支持引導電信、移動、聯通運營商加快新增的1000個行政村的寬帶網絡建設步伐,同時鼓勵群眾采取集資的辦法架通光纜,大幅提升了通信和寬帶網絡在行政村的覆蓋率。著眼于解決發展網店面臨的貸款難問題,支持引導金融部門拓寬服務范圍,有針對性地開發了利于農產品銷售的“椒紅寶”“金橄欖”“茶農旺”等信貸產品,為電商發展提供了金融支持。

微媒營銷,聚焦發力樹品牌

隴南市堅持把“微媒體營銷”作為宣傳推介貧困鄉村特色資源、打造電商扶貧名片、實現電子商務集中突破的“助推器”,積極創建微媒體宣傳矩陣。共開設政務微博2690個,開通政務微信公眾平臺180個、政務網站385家、商業網站27家,培育一批知名博主和“隴南發布”等影響較大的自媒體,通過貼大網、靠大V、騎駝峰等方式,廣泛宣傳電子商務知識。特別是將產品特色和文化內涵作為故事營銷的重要內容,以“農產品網絡新媒體預定預售”為主要手段,開展“山泉老樹核桃”、禮縣“愛心蘋果”等一系列營銷活動,效果顯著。

如今在隴南,刷“微博”、開“微信”營銷農特產品,已成為一種潮流、一種時尚。成縣縣委書記李祥因在網上頻頻叫賣鮮核桃,而被網友親切地稱為“核桃書記”。通過新興媒體宣傳,隴南特色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困境被徹底打破,核桃、花椒、油橄欖、柿餅、櫻桃、土蜂蜜、土雞蛋等一批農產品品牌逐漸形成,以刺繡為代表的手工藝品和以麻紙為代表的鄉土文化產品也走向了大市場,農產品品牌效應不斷增強。同時,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逐步形成了農特產品生態化生產、標準化加工、現代化流通的倒逼機制,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轉變了農村經濟增長方式。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李習林
標簽: 電商   扶貧   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