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首先,僅從各選項選擇人數上看,“居民消費”“政府投資”“社會投資”“對外貿易”“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城市化”“市場體系的構建”等8個選項的選比例均在50%以上;其次,從排序上看,“政府投資”(5.06分)、“居民消費”(4.40分)、“產業發展”(4.26分)分列前三位。
受訪者對政府投資在推動當前國家發展方面給予高度肯定的主要原因
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成為核心,而推進政府職能加快轉向“服務型”,將更多領域向社會和民間資本開放,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向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轉變,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也正因此,社會和民間資本在推動發展方面的作用得到空前的重視,一些專家學者甚至認為其將取代政府投資,成為推動中國發展的關鍵動力。當然也有持不同意見的專家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當前的基礎設施水平還相對落后,廣大農村地區對政府投資還有非常大的需求,而隨著“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又對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雖然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是大趨勢,但仍僅限于部分“準公共品”,對于諸如教育、醫療等一些排他性和競爭性都十分有限的公共品,仍是主要由政府部門來承擔供給責任。可以推定,這應是受訪者對政府投資在推動當前國家發展方面給予高度肯定的主要原因。
同時,隨著發展方式從外向型向內需型轉變,通過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以及提升居民消費需求來擴大內需成為決定國家發展更為關鍵的因素。調查結果也顯示,更多的受訪者認為,與“對外貿易”(3.91分)、“城市化”(3.57分)等既有的動力因素相比,居民消費和產業發展在當前推動國家發展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一些。
2推動中國發展的新動力中,“互聯網+”發揮的作用最充分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緊抓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一帶一路”“新型城鎮化”“互聯網+”等新思想新觀點新主張,這一系列思想和主張,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得到深化,社會民生建設系統推進。
在調查中,我們設置了“一帶一路”“互聯網+”“新型城鎮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區域一體化”“擴大內需”“混合所有制改革”“社會民生建設”9個獨立的選項,詢問受訪者其中哪些因素是支撐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并請他們按照這些動力在當前所發揮作用的充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做出選擇。
調查結果顯示:首先,僅從各選項選擇人數上看,9個選項的選擇比例均在50%以上;其次,從排序上看,在受訪者看來,“互聯網+”(5.52分)、“新型城鎮化”(4.93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4.82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4.46分)、“一帶一路”(4.26分)五個國家發展的新動力,在當前發揮的作用更為充分。相比之下,“區域一體化”(4.19分)、“擴大內需”(3.96分)、“混合所有制改革”(3.58分)、“社會民生建設”(3.57分)等在當前發揮的作用相對有限。
這里應明確的一點是,這些新的動力在現實中發揮作用的充分程度,與中國經濟社會的改革發展進程,以及系列思想主張被提出和付諸實踐的先后順序不無關系。比如,自進入本世紀初以來,互聯網信息技術就取得了飛速發展,而以互聯網信息技術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實踐,也在各地相繼展開。再如,自黨的十八大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后,新型城鎮化建設也在各地相繼付諸實踐。“互聯網+”和新型城鎮化給人們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多看得見的變化,故而也給人們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3干部干事創業熱情不高,成為國家發展新動力在當前更好發揮作用的關鍵制約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