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社會治理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創新社會治理體系、提高社會治理水平迫在眉睫,這就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深入研究現階段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創新社會治理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社會治理的效能和水平。
2013年以來,達川區委、區政府針對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積極探索社會治理創新之路,統籌發展民生事業,著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通過“民情說吧”“315群眾工作法”“十大民生救助制度”“雙跨雙選”村級組織換屆模式等方法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方式,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發展活力,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構建平安建設大格局。
為了解達川區群眾對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實踐各項做法的認知現狀及滿意程度,總結各項措施取得的效果與成績,發現各項措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難,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進行了專項調查。
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實踐各項政策的普及程度較好,社會滿意度較高,但群眾參與程度有待提升
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只有6.1%的受訪者表示幾乎沒有聽說過任何有關達川區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實踐的措施或政策;有17.2%的受訪者表示親自接觸或參與過相關工作;有16.4%的受訪者表示有認識的人接觸或參與過相關工作。另外,有60.3%的受訪者表示,雖然聽說過相關措施或政策,但并沒有直接接觸或參與過相關工作。在參與過相關工作的受訪者中,來自機關事業單位的受訪者比例(81.4%)遠高于非機關事業單位的受訪者(18.6%)。可見,對于“民情說吧”“315群眾工作法”等創新實踐,盡管普及程度較高,但參與程度、尤其是非機關事業單位的群眾參與程度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從受訪者對社會治理創新實踐的滿意度評價來看,有48.7%的受訪者表示比較滿意或非常滿意。進一步的相關分析顯示,在達川工作生活的時間越長、年齡越大的受訪者,對達川區社會治理創新實踐的滿意度就越高;而相對于碩士以上學歷的受訪者,大專及以下的受訪者對各項措施的滿意度更高。這一結果與創新實踐措施更多惠及的是鄉鎮村等基層地區百姓或困難群眾有一定關系,也體現出各項措施切切實實得到了最基層群眾的支持和認可。
針對達川區目前社會治理創新實踐各項舉措的成效,有29.5%的受訪者認為效果非常顯著,措施能夠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但更多的受訪者認為實際成效略低于預期,有56.5%的受訪者認為政策是好的,但百姓能夠得到的實惠還不太夠;還有14.0%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生活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從相關分析結果來看,群眾利益訴求渠道、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以及公共服務水平,都影響著受訪者對社會治理創新實踐成效的評價,對上述三方面越滿意的受訪者,對各項措施的成效評價也就越高。從不同受訪群體來看,學歷較高的和年齡較低的受訪者,對各項內容的滿意度偏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治理創新實踐在下一階段應重點關注的群體(見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