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國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加快吸引國際組織總部“落戶”北京(2)

常駐北京的國際組織概況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京設立總部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有8個(國際竹藤組織、亞太空間合作組織、亞太農業工程與機械中心、上海合作組織、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國際海事衛星組織以及近期備受關注的亞投行)。政府間國際組織駐京代表機構25個,其中聯合國的21個機構在京共設立了14個代表機構,部分派生機構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綜合性機構一并代表。與前文提到的其他國際化大都市相比,常駐北京的國際組織,不管是數量上,還是層次上都有明顯差距。

在北京活動的非政府間國際組織可分為中方主導的非政府間國際組織和外方主導的非政府間國際組織。其中,中方主導的國際組織,是由我方(主要是中央各部委)主導發起并在國內注冊、名稱冠以“世界”“國際”“亞洲”等字樣、會員覆蓋國內外、主要面向國際開展活動的非政府組織,由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負責管理登記。據不完全統計,已在民政部登記的設立在北京的國際組織有16個。

據統計,2010年在京活動的境外非政府組織有170 家(占在華活動的境外非政府組織總數的5.7%),來自27個國家或地區。因為我國尚不鼓勵境外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境內注冊,所以只有少數組織在民政部門和相關部門注冊。在境外非政府組織中,有一類國際行業協會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在制定相關產業國際標準、促進技術創新、信息共享、協調仲裁糾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一類國際組織應該成為北京鼓勵“落戶”的重點機構類型。

北京吸引國際組織“落戶”的政策建議

在希望通過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提高當地國際影響力、增加收入的全球范圍的激烈城市競爭中,像中國這樣的后發國家想要脫穎而出贏得國際組織的“芳心”面臨更大的困難。依據前文的分析,為了更快更好地吸引國際組織在京“落戶”,北京需要在以下三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

從戰略層面重視吸引國際組織落地的重要意義

中國作為新興大國,以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立身,應該具有凝聚世界文化的力量。這有利于塑造文化中國的國際形象,比中國文化“走出去”具有更重要的意義。應當充分認識到國際組織在當今國際舞臺上、在國家交往中所能起到的積極作用,將國際組織外交的策略提升至戰略層面,將國際組織納入中國國際文化戰略的重要組成。制定相應的措施和政策使國際組織在國內的運作環境得到改善,從根本上改變當前國內立法與國際制度銜接不夠、民眾和政府對國際組織的認識不足、學界對國際組織的研究欠缺等現狀。

加強與國際社會的溝通,完善相關制度和人才建設

現有的大部分國際組織主要由西方人創立,是以西方文化價值觀和西方社會組織特點為基礎而創建的,充滿西方式法規和條約的世界組織。一方面,中國對國際組織了解不夠,沒有足夠的專業人才,對于運作國際組織缺乏國際化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西方世界也難以準確理解中國運作國際組織的方式,認為中國政府的策略過分務實,甚至認為中國在聯合國的行為基本是一個公共利益“搭便車者”所為,即以最小的支出換取最大的好處。

雖然中國在國際組織中擔任了越來越重要的職位,但是參與國際組織的國人仍然是極少數。相關人才儲備不充足是重要原因,畢竟國際組織的工作不是外語好就可以勝任。而這在有些國家是很早就開始的工作。比如,鄰國日本早在1983年就推出了《國際組織人才選拔與培養》建議書,詳細研究了國際組織機構的各種職位的性質、特征,還進行了精確到個位數的統計,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適合日本爭取的各類職位人員及人數的具體政策建議。如此看來,中國開始有意識地加強針對國際組織的人才培養工作迫在眉睫。

做好吸引國際組織“落戶”的配套工作

雖然政府間國際組織和國際條約都是由中央政府來推動建立和達成,但競辦、籌備、運營的所有日常事務性交流都需要北京市政府完成。此外,提供給國際組織的資金、土地、人員也大部分由北京市承擔,因此需要賦予北京市更多的自主權。海外在這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例如,瑞士成立了“國際組織不動產基金會”,由瑞士聯邦政府和日內瓦市政府共同經營管理,給國際組織提供相關支持。

在吸引國際組織“落戶”北京的過程中,起決定性影響的還是北京市能為國際組織提供怎樣的基礎條件和優惠措施。國外許多城市已經建立了吸引國際組織的成熟機制。比如,德國波恩設立了國際事務辦公室,直接向市長負責,在吸引國際組織“落戶”、統籌協調波恩市的多部門合作、為國際組織提供人財物等服務保障、支持國際組織召開大型國際會議、開展波恩國際城市形象的城市品牌推介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了吸引國際疫苗研究所入駐,首爾于2003 年在首爾大學校園內建成了一座投資過億的總部大樓,并于2004年起正式向其提供研究所運營費用。東京在日本政府支持下,成功吸引了聯合國大學的進駐。日本為此無償提供用地及設施,并承擔70% 的運營費用。

北京的霧霾和交通問題是給北京降分的地方,也影響了國外駐華機構的工作和北京國際形象的塑造。北京雖然已經是一個有許多外國人居住的城市,但在相關的信息平臺、外語服務、涉外醫療、國際學校、涉外服務人員等方面仍有不少改善空間,現有的軟硬件條件還不足以支撐大量國際組織和國際會展在北京的發展。

因此,要深入了解國際組織,知曉國際組織設立總部時對“落戶”城市的具體需求。一般來說,這些需求和優惠條件主要涉及辦公用房等硬件設施和工作人員福利措施兩個方面。一是辦公用房等硬件設施。聯合國曾經有一份專門報告提到聯合國及其各組織期望從東道國獲得的便利。報告指出:“有關組織由東道國無償提供總部用房,或只是收象征性租金,但這些組織須自己支付日常維護和運轉費用。另外,這一類東道國通常支付總部用房的重要修繕和翻修費用。在某些情況下,東道國還慷慨地免費提供設備、用具和家俱,甚至提供花園的維護等服務。”二是工作人員福利措施,這里主要指的是對工作人員及其家庭提供的支持。國際組織每聘用一名非東道國的工作人員,就可能有一些家庭成員要隨之遷移,同時每一名家庭成員都必須調整適應新的環境。配偶就業、子女教育、年長父母及其他非受撫養的家庭成員的簽證便利等問題,都會影響到工作人員的正常生活,從而影響工作效率和積極性。一般來說,東道國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有:(1)聯合國工作人員配偶及子女的工作許可;(2)工作人員購置、租用和出售房產;(3)工作人員納入東道國的社會保障系統;(4)工作人員在東道國退休;(5)增值稅和類似稅收的繳納;(6)征收所得稅問題。

(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會秘書長)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李習林
標簽: 國際組織   北京   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