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
云南省第九次黨代會報告指出:“按照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進行、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同步提高、產業競爭力與生態競爭力同步提升、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同步前進的要求,走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之路。” 紅河州認真對照云南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要求,分析研究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化州情認識,完善發展思路,創新發展舉措,提出了“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的新概念。
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是指紅河流經的以中國云南紅河州紅河縣至河口縣段,包括紅河、石屏、建水、元陽、個舊、蒙自、金平、屏邊、河口、綠春10個縣市為核心,囊括云南省7個州市所轄的37個縣市,總面積7.5萬平方公里,占云南省總面積的19.5%區域。建設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旨在按照強基礎、增后勁,建產業、興經濟,抓生態、保環境,搶機遇、擴開放,惠民生、促和諧的基本思路,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其成為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的新典范,綠色、特色產業發展的新基地,山地城鎮發展的新模式,跨境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新屏障,沿邊開放的新陣地,綜合扶貧開發示范區樣板區,加快推進紅河州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
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戰略思想的提出,為紅河州南北區域協調發展和紅河谷經濟建設指明了新的方向,拓展了新的視野,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建設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是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迫切需要,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更加注重協調發展,強調在自我發展的基礎上,步入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因此,必須創新思路,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經濟發展之路。建設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是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政策結合紅河州實際的一次大膽創新。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的主線,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已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建設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大力調整紅河州產業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全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2010年紅河南部總人口159.19萬人,占全州總人口的36.11%,其中,貧困人口41.05萬人,占全州貧困人口的67.78%。國土面積14100平方公里,占全州國土面積的43.46%。南部覆蓋紅河州邊境線675公里。而從經濟總量來看,南部為95.55億元,北部為554.98億元,分別占全州經濟總量的14.7%和85.3%;財政收入南部為9.44億元,北部為66.87億元,分別占全州財政收入的12.4%、87.6%;人均生產總值和人均財政收入南部分別為5481.5元和593元,北部分別為19702.77元和2374元。對比分析以上數值中可以看出,紅河南部人口眾多,民族結構復雜,經濟基礎薄弱,社會發展緩慢,與紅河北部之間的差距仍然較大,這就嚴重制約著全州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紅河谷綠色經濟走廊正是連接南北的紐帶和橋梁,以北部帶動南部發展,從而實現南北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