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獨特的民族、歷史文化元素巧妙地注入到美麗家園建設之中,協同推進思想道德建設、精神文明創建和社會管理創新,是打造品牌文化、增強化自信的重要舉措
紅河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保障等硬實力建設的同時,不忘農村文化軟實力的建設,樹立文明鄉風。依據歷史、民族、地域特色打造品牌文化,提升人民的文化自覺與自信,全方面提升紅河文化的影響力。
樹立文明鄉風
紅河各地將獨特的民族、歷史文化元素巧妙地注入到美麗家園建設之中,協同推進思想道德建設、精神文明創建和社會管理創新。制定相應村規民約,構建農村清潔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的長效運行機制,積極引導農民自覺參與農村環境整治,潛移默化地帶動和輻射廣大農村居民破陋習,促進移風易俗,逐步轉變生活方式,群眾的生產生活觀念明顯轉變,減少了亂搭亂建、垃圾亂倒、衣服亂晾、臟水亂潑、口痰亂吐、紙屑亂丟的現象,村莊環境衛生臟、亂、差現象大為改觀,廣大農民的價值觀、文明意識、衛生意識、集體意識、民主意識逐步提高,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群眾精神煥然一新。
打造品牌文化
2014年以來,紅河州圍繞“一個中心、五個示范”目標和美麗家園建設,按照全面構筑產業強、產品精、業態新、品牌響、服務優的紅河國際旅游文化走廊的旅游發展思路,以“梯田魂、古城韻、福地靈、異域情”為主要元素,重點打造以哈尼梯田為代表的民族文化、以建水古城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滇越鐵路為代表的近代工商文化、以過橋米線為代表的飲食文化、以彌勒福地為代表的休閑康體莊園文化五大文化品牌,主動融入昆玉紅文化產業經濟帶建設,全力加快了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為紅河經濟社會發展培育新動力、新引擎。
彌勒市推動了休閑文化與旅游融合、佛教文化與旅游融合、民族文化與旅游融合、紅酒文化與旅游融合、歷史文化與旅游融合、浪漫文化與旅游融合、飲食文化與旅游融合、康體文化與旅游融合、創意文化與旅游融合等九大文化旅游融合措施;建水縣重點推進古城文化保護與恢復、地方特色民族文化商業推廣、紫陶文化創意和依托以文廟為代表的民族文化底蘊開展儒家三禮項目;元陽縣對哈尼族口碑文化、諜譜文化、染織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系統的挖掘、整理、保護,建立了哈尼梯田文化傳習館和350支民族文化傳承文藝隊,建設了箐口村哈尼哈吧傳承中心、45個民族文化傳承基站及完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庫。《哈尼族四季生產調》《哈尼哈吧》《祭寨神林》等先后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紅河州在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上還有很多新的發展和亮點,例如深入挖掘了“三千四百年”名片,即“千年哈尼梯田、千年古臨安、千年紫陶和百年滇越鐵路、百年開埠通商、百年過橋米線和百年云錫老店”,創作了大量的文學文藝作品,攝制了題材廣泛的影視節目等,為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和旅游強州建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2014年紅河州初步確定紅河旅游文化形象。在央視投放了“云上梯田·夢想紅河”的主題宣傳廣告,有效擴大了受眾面,加深了國內外對紅河及紅河旅游的印象。積極開展旅游會展宣傳活動,參加了上海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香港旅游推介會、臺灣旅游推介會,并在上海豫園舉辦了紅河旅游主題宣傳月活動,千方百計推介、宣傳紅河旅游,有效提高了紅河旅游知名度,擴大了影響力,增強了吸引了。
自2013年以來,紅河州圍繞“三千四百年”,打造紅河州重要的文化旅游名片,按照“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的原則,在傳承保護好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我州文化資源內涵,打造各類文化旅游品牌。
增強文化自信
為加強紅河文化建設,增強全州人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升紅河文化的軟實力和影響力,推動紅河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共紅河州委、州人民政府在深入分析紅河文化優勢,總結文化改革發展實踐和經驗的基礎上,于2014年12月27日召開紅河州文化工作會議后,制定出臺《紅河州文化建設“1046”春天工程(2015-2020年)》。“1046”春天工程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和“三貼近”原則,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兩手抓”,堅持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兩分開”,堅持促進繁榮與加強管理“兩結合”,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發展,為實現紅河州“一個中心、五個示范”的戰略目標,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
通過實施以“十大文化工程、四大文化節慶活動、六大文化產業園”等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建設“1046”春天工程,到2020年,全州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將基本完善,主要文化建設指標位居全省前列,民族文化強州目標基本實現;紅河知名的文化節慶活動品牌、市場性的文化產品品牌、旅游消費品牌基本形成;文化產業的附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5%以上,文化產業成為紅河州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十大文化工程”包括哈尼梯田文化保護工程、建水古城保護恢復工程、滇越鐵路保護開發工程、工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程、民族民間工藝傳承開發工程、重點傳統村落保護恢復工程、紅河歌舞精品工程、紅河文庫建隊伍培養工程和對外文化交流工程等。“四大文化節慶活動”包括紅河文化藝術節、哈尼長街宴民族節、阿細跳月民族節、苗族花山節。“六大文化產業園”包括元陽哈尼文化產業園、建水紫陶文化創意產業園、彌勒阿細文化產業園、個舊錫文化創意園、蒙自過橋米線文化產業園、工業遺產文化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