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治理要聞> 正文

國際產能合作:全球經濟治理的義利觀典范(2)

在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對象選擇上,我國逐步改變以往“撒網式”的投資模式,“精選”一些預期投資收益率更高的國家。數據顯示,除去對南非這個非洲最大的經濟體投資有所下降,中國近些年逐步增加了對安哥拉、津巴布韋、尼日利亞、贊比亞等國的投資。中國已經連續第三年成為津巴布韋最大的投資來源國,這其中看重的正是對方在農業、礦業、旅游、基礎設施等領域的發展機遇。作為投桃報李,中國企業在津巴布韋不經過投標就能獲得大型基建工程。在這一點上,足以顯現中國需要的是在非洲地區的影響力,而非洲需要的是中國經濟支持。

與發達國家的合作:渴望投資的高額回報

近些年,中國對發達國家的投資正在加速。以歐洲為例,2008年以后,中國對歐洲的投資呈現出“井噴”之勢,從2008年的8.8億美元躍升至2011年的82.5億美元。當然,這其中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不可小覷。雖不是幸災樂禍之言,但這場金融危機在襲擊歐洲資本市場的同時,著實為中國資本全面進入歐洲市場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中國擴大對發達國家的投資旨在獲得發達國家成熟市場的準入以及其所擁有的尖端技術。成熟市場的“誘人”之處在于更規范的市場機制、尖端的技術、政治方面的穩定性以及可信賴的償付能力。對于中國企業而言,只有具備了這些條件,高額的回報才會隨之而來。尤其是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刺激經濟增長的欲望強烈的環境下,中國企業對海外投資的回報更加渴望。

2008年的金融危機也促使中國對經濟發展的思路作出了調整,對外投資結構相應地發生變化。與以往對外投資完全依賴于出口廉價的紡織、化工等勞動密集型和資源消耗型產品相比,如今,中國正在向發達國家出口一整套的制造業鏈條,其范圍覆蓋了大量的產品、技術、資金、管理,甚至是標準。通過與發達國家在高端制造業方面的合作,中國企業將獲得更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除去10月份習近平訪英簽署的巨額投資項目,企業之間的自發投資并購行為早已悄然開始。2015年年初,在歐洲中國移動就已經與法國Orange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企業客戶、終端、國際漫游、近場通訊服務(NFC)和統一認證等領域展開合作。此外,中國電信領域巨頭華為公司也計劃在法國投資15億歐元,以研發智能手機。無論是中外企業之間的聯合還是獨立投資,都將成為中國企業享以良好聲譽邁入成熟市場的通途。

面對一個更為成熟的市場,中國企業自身的產品質量和創新能力將最終成為與國際企業競爭的決定性因素。但也可以預料到發達國家在政治體制上的擔憂、對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爭議,以及對企業涉及工人和環境方面的社會責任的強調,將給中國企業進入成熟的發達國家市場帶來困擾。因此,對于中國政府而言,頻繁的政府間協商以及雙邊投資協議,將會更有助于降低成熟市場準入的門檻。

從外圍向中心:由點到面的對弈

簡單地認為中國以產能合作作為外交手段向發展中國家輸出國內的“過剩”產能,這種觀點不僅過于武斷,而且有失公允。中國在與發展中國家“交好”的同時,也在向歐美發達國家的高端制造業不斷地擴大投資,說明了我們的全球經濟治理的“棋局”正越下越大。在這部未來經濟發展的“棋局”之中,高端產業、智慧技術、核能設施等將會成為重要的“棋子”,作用于中西方的對弈之中。

源自逐利的驅動,中國的企業正在成熟的市場上尋求低風險、高利潤的投資項目。也許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發展中國家仍將是中國主要的投資目的地。但可以確定的是,持續進行的自身改革和政府間的協商將推動中國企業在國際產業鏈中不斷向上攀爬,無論是投資于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擴大國際市場份額,都將鞏固和發展中國經濟。

(執筆:嚴 俊)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李習林
標簽: 義利觀   典范   合作   全球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