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成為網絡強國,還要有過硬的自主技術,有國際核心競爭力的創新成果。環顧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信息鴻溝”由于互聯網的發展不是縮小了,而是日益拉大了。有的國家由于掌控著互聯網核心技術,在網絡空間中隨心所欲,如入無人之地,對落后國家的主權和內政肆意干涉,以倡導“互聯網自由”之名,行侵犯他國網絡主權和合法權益之實,甚至還“賊喊捉賊”,動輒對其他國家制裁施壓。一個網絡強國的重要標志就是網絡主權得到可靠保障,自主選擇網絡發展道路、網絡管理模式、互聯網公共政策和平等參與國際網絡空間治理的權利得到有效保障。而要捍衛網絡主權,關鍵在于擁有強大的網絡技術能力。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話在網絡時代不僅繼續適用,而且表現得更為突出。網絡技術已經成為國家軟實力甚至硬實力和國際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中國要做網絡強國,必須在加強國內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推進各國網絡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始終把技術創新牢牢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到行動中。制訂明確的信息網絡技術研發戰略,加大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基礎設施投入,要舍得花錢,舍得拿出精兵強將,真正在世界互聯網技術競爭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特別是要堅持開放強國的方向,鼓勵創新發展,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建設信息經濟示范區,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
中國要成為網絡強國,還要不斷加強網絡安全建設,構建美麗、干凈、安全的網絡環境。網絡空間并非一塊凈土,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安全威脅,在網絡空間中同樣存在,甚至手段更高明,方式更隱蔽,比如網絡黑客、網絡病毒、網絡恐怖主義、網絡詐騙、網絡謠言等,如果不對網絡安全加以有效治理,網絡空間就會人人自危,成為暗無天日的野蠻之地。網絡空間,不應成為各國角力的戰場,更不能成為違法犯罪的溫床。因此,習近平主席強調網絡安全與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尤其對中國這樣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超大規模社會而言,網絡不牢,地動山搖,如果不能保證網絡安全,不僅構建網絡強國的目標無法實現,還有可能陷入網絡敗國甚至網絡亡國的泥潭。因此,中國要像維護核安全那樣重視網絡安全,在維護網絡上毫不含糊,行為果斷,通過完善法律、構建制度、加強監管等途徑,在維護網絡安全上警鐘長鳴,構建一個安全清朗的網絡環境。同時,要加強國際合作,嚴格依法治網,不能搞霸權主義和雙重標準,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以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的絕對安全。中國要大力推動國際社會共同遏制信息技術濫用,反對網絡監聽和網絡攻擊,反對網絡空間軍備競賽,推動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制定網絡空間國際反恐公約,健全打擊網絡犯罪司法協助機制,共同維護網絡空間和平安全。
貢獻中國智慧
中國要通過互聯網架設國際人文交流的橋梁,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以文會友,以文建信,推動各種文明交流互鑒,化解各種可能的誤解和摩擦,推進人類文明共同進步。
毋庸諱言,盡管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給整個人類帶來了巨大福祉,但也同時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誠如習近平主席所說,“當今世界,互聯網發展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戰,必須認真應對”。尤其一些國家利用互聯網發展的優勢侵犯他國主權權益,搞網絡霸權,肆意干涉他國選舉和內部治理。還有的勢力利用互聯網搞恐怖主義,侵犯知識產權,傷及他人隱私,所有這些都表明當今世界互聯網秩序是強者秩序,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如果不能構建一個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秩序,互聯網就會淪為弱肉強食的世界,不可能造福全人類。
事實上,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網絡空間是虛擬的,但運用網絡空間的主體是現實的,必須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維護國際互聯網秩序。作為一個互聯網大國,中國要建設網絡強國,必須要敢于做負責任的網絡強國,特別是弘揚中華文明的優秀文化精神,并通過創新性的實踐經驗,為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作出更大治理貢獻,成為受世界尊重的網絡強國。
建設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要求弘揚中華文化的包容開放精神,推動多邊共同參與網絡治理。雖然互聯網將人類社會連為一體,成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但每一個國家在互聯網和信息領域中的主權和合法權益都要得到切實尊重,在國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之前,互聯網技術再發展也不能侵犯他國的信息主權和數字邊疆。相反,要在相互尊重彼此信息主權的基礎上,采取包容開放、同舟共濟、互信互利的理念,通過推進互聯網領域的開放合作,創造更多利益契合點、合作增長點、共贏新亮點,推動彼此在網絡空間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讓更多國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時代的快車、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互聯網空間的合作之道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有容乃大、尊重多樣、持中守正等智慧有著相同的旨趣,完全可以將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古老智慧發揚廣大,通過創造性轉化,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做出更大貢獻。
建設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要求弘揚中華文化的厚德載物精神,推動國際網絡治理的民主化。互聯網是一個分享、參與、眾籌的領域,互聯網一切活力的源泉來自于包括政府、企業、社會等各個領域行為體的參與,只有參與的行為體越多,“我們網民有力量”的集群效應才越突出。因此,在互聯網治理領域,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沒有前途,恐怖主義和網絡犯罪沒有出路,個別國家意欲在互聯網領域中只手遮天更是癡心妄想。要真正讓互聯網造福人類,就要順應互聯網發展規律,推動國際互聯網治理民主化,不斷縮小網絡技術差距帶來的“信息鴻溝”,真正讓全人類都成為互聯網治理的參與者、建設者和維護者。因此,中國要堅持公平正義方向,推動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改革,發揮政府、國際組織、互聯網企業、技術社群、民間機構、公民個人等各個主體作用,不搞單邊主義,不搞一方主導或由幾方小范圍討論決定。特別是要加強溝通交流,完善網絡空間對話協商機制,研究制定全球互聯網治理規則,使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意愿和利益,這是互聯網治理體系改革的正確方向。
建設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要求弘揚中華文化的文化天下精神,推動國際網絡治理的透明化與合理化。當多元文明和文化被互聯網卷入到一個命運共同體中后,因文化、宗教和民族差異引發的摩擦會越來越多。對待這些問題,中華文化中以德服人、文化天下和協和萬邦的智慧值得在網絡時代發揚光大。要堅持以對話、交流、協商方式解決摩擦和沖突的原則,推動人文交流,反對以一種標準強加于人,反對一切形式的網絡霸權主義行徑。要以文明的方式搭建不同文化間相互溝通和理解的橋梁,推動和促進天下融合,實現透明治理,協商合作,共建文明和諧的網絡新秩序。中國要通過互聯網架設國際人文交流的橋梁,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以文會友,以文建信,推動各種文明交流互鑒,化解各種可能的誤解和摩擦,推進人類文明共同進步。
總之,互聯網對整個人類社會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是嚴峻的挑戰。網絡空間雖然是虛擬和無形的,但網絡主體和參與者則是現實的和有形的,而且網絡空間的線上活動與社會現實空間的線下運動正在彼此交織,融合發展。作為當今世界的互聯網大國,中國不僅要在現實國際社會中做一個負責任、敢擔當的國家,也要在網絡空間中做一個負責任、敢擔當的國家,積極推動全球網絡秩序構建,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做出更大貢獻。
(本文作者為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