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成果首發 > 正文

“一帶一路”助力中國重返世界經濟中心 (5)

近代以來中國失去世界經濟中心地位

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國門由封閉到被迫打開,對外貿易逐漸失去優勢,日益遠離世界經濟中心。自明朝晚期,歐洲沿海國家已經出現早期資本主義經濟,城邦之間、國家之間對外貿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對外貿易,特別是奴隸販運為歐洲積累大規模的原始資本,奠定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基礎。16、17世紀歐洲開始興起資本主義,大肆對外殖民擴張和進行血腥的資本原始積累。由于中國與外來侵略勢力矛盾日益尖銳,迫不得已由對外開放轉為閉關自守。中國因沒有發展起來資本主義而成為西方列強入侵的受害者。因此,明清時期中國對外貿易規模和開放程度已經遠遠不及宋元時期。

清朝(公元1644~1912年)自入關到鴉片戰爭前二百年間實行間斷性禁海閉關政策,體現為禁止和限制商人出海貿易,停閉和限制通商口岸,禁止和限制出口商品,對外國商隊、商船和商人進行嚴格限制,外國商人只能在指定的口岸、與官方指定的商人進行貿易,不得與內地商人開展貿易,不得發生資金借貸關系等方面,主要目的是為了防范西方貿易沖擊、肅清東南沿海的抗清力量和防止歐洲殖民者的入侵,但它使中國孤立于西方正在興起的資本主義工業革命之外,阻礙了正常的對外貿易發展和科技文化交流,而且禁海閉關政策也使與南洋的一部分民間的和平貿易遭到限制,導致國力衰敗。⑨⑩

1655~1684年間清朝嚴格禁海閉關,1717~1727年清朝對南洋禁海,1764~1784年間三次停閉恰克圖中俄貿易,其余年份基本上保持對外開放。清朝廢棄前朝的市舶司體制,設置海關掌管征稅稽查,由下設牙行具體辦理,而且對外貿易的官營與壟斷性質日益濃厚。清朝嚴格的管制保持住對外貿易中持續順差的地位。

自清朝初期在世界貿易中逐漸失去過去經濟、科技與文化領先的優勢,中國在國際產業分工和貿易中已經居于下風,出口產品主要是農副土特產品、手工業產品,幾乎沒有附加值較高的工業制成品,出口競爭力不強。由于中國沒有發展起來資本主義,錯過西方掀起的工業革命機會,工業沒有發展起來,而且受到西方列強大量廉價工業品傾銷的打擊。到清乾隆年間之后,中國就失去了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地位。由于清朝關稅政策實行從量稅,正稅稅率較輕,而且外國商人以種種不法手段進行走私逃避征稅,因此導致外國商品大肆涌入境內,外商在華獲取了巨大的貿易利潤和貿易利益。

盡管清朝政府不同時期實行禁海閉關政策,但是中國與西方列強之間貿易規模日益擴大,外商在華不法行為屢屢挑戰清政府的貿易管制政策,禁海閉關政策逐漸名存實亡。不過外國商品流入的規模和速度卻遇到中國自古以來形成的自給自足經濟的堅強抵抗。雖然當時工業水平最高的英國在19世紀以前的對華貿易中賺了豐厚利潤,但其工業品沒有取得對華出口的絕對優勢,英國對華貿易赤字使大量白銀流入中國。為平衡對華貿易,英國政府支持的東印度公司采取把產自印度的鴉片毒品大量輸入中國的卑劣手段。自1730年代起英國東印度公司就注意到可以用鴉片貿易來平衡英國的貿易逆差,到了19世紀初英美在華商行明目張膽地進行武裝鴉片走私,甚至對清朝緝私水師進行武力威脅。1840年之前清朝因鴉片走私導致大規模貿易逆差,每年外流白銀將近一千萬兩。在1798~1839年間中國被輸入43萬箱鴉片,流失白銀約4億多銀元,西方列強從對華鴉片走私中攫取到巨大利潤。而且鴉片走私泛濫深深毒害了無數中國人民,嚴重傷害清朝國力。

上一頁 1... 34567...16下一頁
[責任編輯:楊昀赟]
標簽: 世界經濟   中國   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