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成果首發 > 正文

“一帶一路”助力中國重返世界經濟中心 (8)

自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之前,美國作為20世紀帝國主義霸權國家,對華采取政治孤立和打壓、經濟貿易封鎖與遏制、軍事圍堵威脅政策。新中國成立后確立了社會主義獨立自主的對外貿易體系,掌握了國家對外貿、海關、關稅、口岸開放管理等非常重要的主權,可是西方列強仍想以貿易封鎖和圍困扼殺新生的經濟力量。當時中國對外開放和貿易對象主要是前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以及一些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亞非拉國家,市場集中而且空間狹窄,對前蘇聯的貿易占到當年外貿總額的一半以上。1972年中美建交之后兩國仍摩擦、斗爭不斷,一些西方國家開始與中國先后建立外交關系,并開展一些相互貿易。總之,改革開放前新中國對外開放和貿易經濟因西方封鎖和遏制而蒙受巨大的損失,國家積極推動對外貿易發展打破了西方對我國的封鎖,促進了經濟恢復發展。?

由于國際環境惡劣,在1949~1978年間中國采取了高度集中統一的外貿計劃經營管理體制,國家集外貿經營、管理于一體,統負盈虧。1949年9月國家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實行對外貿易的管制,并采取保護貿易政策,確定了獨立自主、集中統一的外貿工作方針。1950年12月政務院頒布了《對外貿易管理暫行條例》,中央貿易部頒布了《對外貿易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了對外貿易必須置于國家的統一管理之下。1957年完成對私營進出口企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后,國營外貿專業公司壟斷經營全部外貿業務,終結了不同所有制企業并存經營的對外貿易格局。國家逐步建立了出口統收,進口撥交,按照國家計劃安排進出口的外貿集中統一管理體制。

新中國初期出口80%以上是初級產品,改革開放前出口一半以上仍是初級產品,進口主要是機器設備、國內不能生產的原材料以及一些生活必要品。自新中國成立至1978年以前,中國外貿環境惡劣,國際市場單一狹窄,對前蘇聯及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主要采取記帳結算的易貨貿易方式,對其他西方國家及發展中國家采取現匯交易方式,多數年份出現貿易平衡赤字。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落后大國,當時能夠取得外貿如此規模和增速實屬不易,但是如此結果反映了當時中國經濟處于無比衰弱的狀況,反映了當時中國外貿國際環境的極端惡劣,反映了當時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十分低下、競爭力十分孱弱,反映了當時中國產業在世界產業分工中處于非常邊緣的地位。

近年中國逐步走近世界經濟的中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這些成就與改革開放政策緊密相關。總體看來,中國采取漸進開放政策是科學的,掌握了對外開放的自主權和開放的度。中國改革開放雖然沒有采取休克療法,付出了時間成本,但是這種漸進改革開放政策符合中國國情。中國走出了一條成功的發展道路,走出了落后國家如何成功發展自己的民族資本和民族經濟的新模式、新道路。它具有中國特質,不是傳統西方經濟學能夠解釋的。

上一頁 1... 678910...16下一頁
[責任編輯:楊昀赟]
標簽: 世界經濟   中國   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