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理論 > 正文

土地流轉與農業產業化協同發展(2)

—以河南省葉縣為例

葉縣農業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第一,加強和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有力支撐,是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措施。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其基礎保障作用,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項持續性、戰略性的舉措,常抓不懈。二要解決資金問題,在政府加大資金支持的基礎上,也應創新機制,吸引社會上各類經濟主體的投資,形成投資主體的多元構成。三是應結合本地實際,傾聽群眾心聲,從要求最迫切的項目入手。對于成效顯著、農民積極性高的基礎設施項目,應優先扶持。四是政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工作量大,只有部門間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收到成效。

第二,加強宣傳教育,提升農民素質和農業技術水平。擴大土地流轉規模,必須加強宣傳教育,讓廣大農民了解土地流轉的意義,提高農民的土地流轉意愿,使他們意識到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是富民強村的必然選擇。同時,應把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懂技術、會經營、有文化、心理素質好、具有現代意識的新型農民作為頭等大事來抓⑤。一是結合本地實際,編寫農民喜聞樂見的專用教材。二是大力推行實用技術的免費培訓,既可邀請有關專家學者舉辦農業技術講座,又可組織帶領農民到發達地區學習經驗。三是要做好資金的投入和保障,安排專用資金,加強督促檢查,保證專款專用,從而提高農民培訓力度、加大先進農機裝備的引進推廣力度、加快農業技術成果的轉化。尤其應重視農機補貼實施成效,鼓勵農戶和農業組織購買農業機械,著力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

第三,繼續推進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當地應繼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按照自愿有償的原則,依法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提高農業集約化程度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方式多方位進行,在維護農民土地權益基礎上,實現土地規模化。根據實際情況,由政府引導,農業種植大戶,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與農戶直接協商,推行土地使用權的各種轉讓方式,實現土地的集中化、規模化。

(作者為中共平頂山市委黨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國家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講師)

【注釋】

①彭昕,文倩:“平原農區土地流轉與農業產業化研究”,《安徽農業科學》,2011年第22期,第13719頁。

②孟勤國:《中國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81~82頁。

③李俊青:“‘反租倒包’流轉模式可行性研究”,《農村經濟》,2012年第8期,第31~34頁。

④朱佳,金麗馥:“對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土地股份制的探索”,《中國集體經濟》,2015年第7期,第1~3頁。

⑤張淼:“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提高農民素質的重要性”,《北方園藝》,2013年第15期,第219~220頁。

責編/許國榮(實習)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張蕾]
標簽: 流轉   土地   農業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