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比較研究 > 正文

特別關注:三問2015年傳媒圈之變(2)

二問:傳統媒體人出現離職潮了嗎?

融合發展,給人才流動創造了更多機遇;人才流動,給融合發展帶來了更多可能

2015年,傳媒圈另一個頗受關注的現象,是一些傳統媒體人離職。比如,《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秦朔、《南方人物周刊》主編徐列等等。這些原本正常的傳統媒體人離職現象,置于新媒體沖擊的大背景下,被放大為“傳統媒體人出現離職潮”。

事實上,今年以來,新媒體人的離職現象也時有發生。愛奇藝首席內容官馬東、百度副總裁張東晨、網易傳媒副總裁陳峰……這些新媒體精英離職后,有的仍在傳媒業打拼,有的則加盟其他行業,有的還選擇自立門戶創業。

在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鄧炘炘看來,媒體人離職,無論是傳統媒體人還是新興媒體人,都是一種正常現象,是人才的正常流動。而當前一些網絡報道,則把這種看得見的變化夸大了。

絕大部分媒體人仍在堅守。《中國青年報》原社長陳小川對此持樂觀態度:時代和媒體形態在變,但記者的基因不會也不能變異。記者仍是一個旺盛可延續的“物種”。

從另一個角度看,即使傳統媒體人跳槽至新媒體,不僅可以為新媒體發展注入活力,也可以讓媒體融合變得更加順暢。

盡管媒體格局在變,但傳統媒體依然保持旺盛的人才需求,也依然是許多高校畢業生的職業追求。

近日,在浙江傳媒學院舉辦的“浙江省2016屆畢業生暨杭州市第四屆文化創意人才專場招聘會”上,排隊最長、簡歷遞交最多的依然是傳統的廣播電視臺招聘攤位。《中國傳媒大學2015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簽約工作的926名本科畢業生中,555人前往傳媒類單位,所占比重達59.94%。其中,簽約單位廣播電視、平面媒體、出版發行三個傳統媒體領域的畢業生占比最高,達39.46%。

同時,媒體學科的教育也與時俱進,力圖培養更懂互聯網傳播、更適合當前媒體融合發展的新型人才。去年9月,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迎來了本科新開設專業——數據新聞報道專業的第一批學生。這些掌握新媒體傳播規律和方式的人才畢業后無論進入傳統媒體,還是直接進入新媒體,都將成為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中堅力量。

媒體融合發展,對新媒體從業人員也提出更加規范的要求。去年11月,國家網信辦為首批符合資質的新聞網站采編人員發放記者證,標志著網絡新聞信息從業人員職業資格準入制度確立,新媒體的新聞生產將更加規范專業。

可以說,融合發展,給人才流動創造了更多機遇;人才流動,也將給融合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三問:自媒體的“黃金期”真的到了嗎?

繁華之中,隱憂更深;在高速發展過程中,自媒體逐漸顯露出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等問題

一年半以前,《外灘畫報》總編輯徐滬生每天的生活很規律,夜里工作到凌晨三四點,上午11點起床,騎著自行車去上班。如今他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知名微信公眾號“一條”的創始人。

在完成B輪融資后,“一條”的估值已達1億美元。

2012年微信公眾平臺上線,經過3年“爆炸式”增長,自媒體人生產的優質內容逐漸獲得了變現能力。“科技每日推送”“十點讀書”“大象公會”等一大批微信公號拿到融資,金額動輒上千萬。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自媒體憑借垂直化和分眾化優勢,給習慣了大包大攬式報道的讀者,提供了新鮮的選擇對象和閱讀可能。

大批熱錢涌入自媒體市場,大量人才進入自媒體行業,大宗廣告盯著自媒體賬號,自媒體儼然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期”。

但繁華之中,隱憂更深。在高速發展過程中,自媒體逐漸顯露出一些問題。

比如,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日前,廈門市破獲了一起利用微信公眾號編造“廈門發生特大事故”、發布虛假信息的案件,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被警方刑拘。在微信公眾號中,涉嫌虛假、色情、反動等信息的問題時有發生。

比如,野蠻生長,成長艱難。

自媒體賬號成活不易,成長更難。騰訊數據顯示,微信公眾號的數量已經突破1000萬,并以每天1.5萬個的速度增加;其淘汰速度也超出人們的想象,據不完全統計,年死亡率達200萬至300萬。一旦粉絲數和閱讀量達到一定量級,維系公眾號會難上加難,人才、融資、經營都跟不上自媒體的發展。

再比如,責任缺失,監管缺乏。

創建自媒體,人才、資金、管理等門檻較低。一些自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吸引粉絲、吸引投資,不惜偏離客觀公正的立場,甚至靠偏激言論擴大影響。而在監管層面,自媒體迅猛壯大,管理往往跟不上發展腳步,導致一些新問題未能及時得到治理。

2014年8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標志著對自媒體規范管理邁出重要一步。針對種種亂象,該規定明確了發布轉載時政類新聞的公眾賬號資質,并明確提出:即時通信工具服務使用者應當承諾遵守法律法規、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利益、公民合法權益、公共秩序、社會道德風尚和信息真實性等“七條底線”。

2015年,《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發布,確保自媒體賬號、頭像、簡介等嚴守底線;《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約談工作規定》出臺,加大對互聯網平臺的監管;新廣告法實施,將互聯網廣告納入規范……專家表示,這些規定正在發揮更大作用,引導自媒體健康有序發展。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光菊]
標簽: 傳媒   自媒體   傳統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