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四個全面”新戰略
知行合一,行而知理。馬克思主義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科學。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國家,從革命、改革到建設,實踐的重心有所不同,理論的發展各有側重。中國在改革開放實踐基礎上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系統地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如果說一切革命的根本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那么在長期執政之后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治國理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須從各個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全新的社會,在以往的世界社會主義中沒有解決得很好。馬克思、恩格斯沒有全面治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列寧在俄國十月革命后沒來得及深入探索這個問題;蘇聯在這個問題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犯下了嚴重錯誤。我們黨在全國執政以后不斷探索這個問題,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開放以來的進展尤為顯著。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但相比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人民群眾期待,相比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相比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還有許多不足,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從歷史和現實而言,治國理政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也是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重點難點。
“四個全面”是治國理政的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復雜形勢和繁重任務,首先要有全局觀,對各種矛盾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又要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我們提出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一個辯證統一體,四者不是簡單并列關系,更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有機聯系、相互貫通的頂層設計,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越是偉大的事業,往往越是充滿艱難險阻,越是需要開拓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我們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要把開拓創新作為一種常態,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又不斷在實踐基礎上推進理論創新。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思想精髓研究”首席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