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新特征
姜輝從八個方面分析了當今世界社會主義的新特點:(1)21世紀上半葉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振興的重要標志性成果就是社會主義制度贏得比資本主義制度更廣泛的優勢。(2)21世紀初中國當之無愧成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中流砥柱和引領旗幟。(3)21世紀初期世界資本主義與世界社會主義在長期競爭中發生轉折點將是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體。(4)21世紀判斷社會主義發展狀況、形式處于低潮或者高潮的標準并非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數量多少,而是在質的標準上看反映社會主義本質的理念的廣泛實現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充分體現。(5)21世紀各國共產黨更加獨立自主開展探索本國社會主義道路及地區性、世界性的一定形式的協調與聯合,形成一定形式的統一戰線。(6)21世紀社會主義發展異彩紛呈、模式多樣。(7)21世紀發展必須重新塑造一個新型主體,形成以工人階級為主導的,各種進步力量廣泛參加的階級運動與其他社會進步力量相結合的反對資本主義的主體。(8)21世紀社會主義是社會變革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機結合。
許寶友認為社會主義本身的外延在擴大,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范圍和影響擴大;社會主義本身的價值觀念如公平正義等深入人心;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長期共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世界社會主義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世界社會主義面臨的問題更加復雜,挑戰也更加嚴峻。
(四)對后金融危機時代世界社會主義發展趨勢的思考
聶運麟分析了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的戰役成功、戰略困局以及破解途徑。他認為對資本主義各國共產黨來說,后金融危機時期是一個新的歷史征程的開始,其主要戰略任務就是要探索各具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然而要實現這一戰略任務必然要經歷一個艱難探索的過程,當前最關鍵是要解決各國共產黨自身發展存在的諸多問題,才能最終實現戰略困局的破解。一是要解決歷史遺留和現實產生的內部分歧;二是要排除“左”和右傾思潮的干擾;三是堅持和發展民主集中制,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四是鞏固黨的階級基礎,擴大群眾基礎;五是堅持左翼聯盟政策,不斷鞏固和壯大自己;最后是要突破現行政治體制的禁錮,擴大共產黨的政治影響力,扭轉被邊緣化的狀態。
季正矩認為要正確看待當前世界社會主義的形勢。一般來看,由于蘇東劇變的沖擊,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金融危機以后,蘇東劇變的影響慢慢減弱,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上升期,世界左翼力量不斷反思、調整、探索,逐步獲得一定的發展。此時,如何處理好一些全球性的問題是社會主義保持持續生命力的一個重要點,諸如恐怖主義活動、生態環境等資本主義不能解決好的問題,社會主義如果能解決好也是一個契機。
《社會主義研究》副主編王建國認為,多元化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常態。實際上從社會主義誕生以來,就是多元的,只是多元化的程度有差異。多元化是一種狀態,一種趨勢,也是一件好事。多元中也需要共識。首先是對于什么是社會主義和什么是社會主義運動要有一個共識,否則對話就沒有基礎。其次對社會主義所批判的對象,資本主義的基本狀況的判斷要有共識。再次要對當前社會主義發展的多元化形式本身的認識要有共識。當前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需要思考建立一個什么樣的合作平臺,形成一些共識性的機制;這需要一個大的、包容性的宏觀框架去包含、容納多元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
中共中央黨校科社教研部國際工人運動史教研室主任胡振良認為要從技術經濟形態進一步認識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他認為科技是生產力,生產力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社會形態可以從多元多層次來把握,而社會經濟形態從來都是社會形態的基礎。今天的世界被人們稱之為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社會、數字資本主義時代、后社會主義時代,雖然稱法不一但足以說明社會的技術經濟基礎在發生變化。互聯網時代不僅是人的時代,也是民主和社會發展的新時代,是民族的和世界歷史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