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北京市下一步將新增外調水量,包括從山西、天津、河北等地調水,形成京津冀水資源的聯合調度,分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壓力。同時,嚴禁高耗水和污染產業;進一步強化農業節水,在農業用水已由過去每年20億立方米減少到7億立方米的基礎上,計劃2020年繼續減少到5億立方米;堅持科技節水,實施高效節水器具換裝,進一步節約生活用水。
此外,按照水利部組織編制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利專項規劃》,京津冀將構建水資源統一調配管理平臺,實行水量聯合調度。到2020年區域水資源超載局面得到基本控制,地下水基本實現采補平衡。
移民——多措并舉保證安居樂業
移民工程是一項復雜、繁重且周期長的任務,既要為移民安置新居,又要考慮他們未來的生活問題,讓移民真正做到安居樂業。
以河南省為例,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在河南境內共731公里,涉及征地移民群眾22.04萬人,征用土地61.7萬畝,拆遷房屋470多萬平方米。河南省移民辦資金管理處處長朱明獻告訴記者,為解決“一搬窮三年”的問題,河南省確立了“強村富民”總體思路,激發移民內生動力,千方百計增加移民收入。
據悉,為引領移民發展,河南省實施產業化幫扶政策,截至2015年11月底,全省208個移民村移民生產發展共投入資金22.5億元,已建成和在建移民生產發展項目達787個。同時,河南省還將移民后期扶持項目資金、生產發展獎補資金、政府產業基金和其他支農惠農資金,以集體資產的形式投向生產項目,吸引社會投資,壯大集體經濟。
“移民可通過出租、入股等方式從集體項目中獲取收益,實現滾動發展。”朱明獻說。如中牟縣北溝石井村奶牛養殖項目、全店村大棚蔬菜項目和飼料加工園區,村集體將上級扶持資金入股企業,或利用扶持資金建成大棚作為集體資產租給企業使用,奶牛養殖棚村集體年固定收入40余萬元,飼料加工車間年租金收入50余萬元。
據了解,近3年來,河南省移民辦共籌集扶持資金6.5億元投入生產發展,吸引社會資金20多億元。目前,丹江口庫區208個村每村都有集體收入,其中輝縣侯家坡村集體收入突破了200萬元。
此外,移民安置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對拉動地方經濟起到幫助。河南省淅川縣地處豫、鄂、陜三省交界,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為更好地讓移民群體富起來,該縣先后為企業融資近20億元,僅茶產業一項,每年就提供5000萬元以上的信貸資金。此外,淅川縣還發展林下養殖、林下種植等多種經營模式,年產值可達4億多元。發展旅游業更是解決了8000多人就業。
鄭州市南水北調辦副主任張立強告訴記者,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鄭州的總投資有300多億元,不僅能優化鄭州市的投資結構,加強水利、環保等薄弱環節建設,而且還能持續保持一定規模的投資量,提供大量就業崗位,拉動經濟增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后勁。在工程完成以后,因水資源供給增加而能夠擴大生產規模的產業及成長起來的新興產業,還將吸納部分勞動力就業。(記者 常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