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步入換擋升級的“新常態”;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多國經濟低迷,甚至大減速、大調整,在某種程度上世界經濟也進入了“新常態”。只不過,世界經濟“新常態”與中國經濟“新常態”有著不同的內涵,并且多了一層悲觀色彩。2015年,全球總債務水平處于歷史高位,國際貿易負增長,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世界經濟依然缺少活力、動力和長期增長潛力,復蘇之路崎嶇艱辛。展望2016年,雖然全球經濟或將持續溫和復蘇,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前景依然不均衡;低迷、分化、不確定性,將是全球經濟的主基調。
美國雖然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逐漸恢復過來,實現溫和增長,但在本輪經濟增長中的表現一直不溫不火,且私人投資的增長已經出現疲態,貿易出口也難出現大的改善,貨幣政策調整也面臨著風險。在復雜的國內國際環境下,不太可能呈現強勁增長態勢。
歐元區經濟在2014年由負增長轉為正增長,2015年復蘇勢頭進一步加快,當年經濟增長1.5%。但歐元區內國家經濟全面復蘇仍舊面臨著不少挑戰。“笨豬五國”(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意大利、愛爾蘭)的年輕人失業率高企,國家瀕臨破產;雖然德法等大國經濟基礎深厚,但也必須面臨歐洲其他國家的經濟負擔;歐元區經濟復蘇之路仍舊充滿著未知數。
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經歷了“失去的十年”后一直深陷通貨緊縮的泥潭,直至今日依然復蘇乏力。近年來頗為流行的“安倍經濟學”表面上似乎使日本經濟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但仍未擺脫通縮困擾;加之結構改革進展緩慢,日本經濟的頹勢很難發生根本性變化。
俄羅斯經濟長期過于依賴能源,經濟結構不平衡。2014年7月以來,全球油價大跌導致俄羅斯本幣大幅貶值,國內通貨膨脹水平直線上升,經濟增速持續大幅下降,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綜合癥”等因素導致營商環境惡化,加劇經濟困境。內憂外患下,俄羅斯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曾經的亞洲“四小龍”輝煌不再,近年來總體經濟增速放緩,對外貿易形勢嚴峻,內部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還面臨物價上漲、家庭負債增加、貧富差距拉大等問題。隨著各經濟體政策的不斷調整,未來“四小龍”經濟將呈總體向好發展,但不同國家和地區面臨不同程度的困難。
作為拉美最大經濟體的巴西,自2011年以來經濟困難逐步顯現,2015年更是經歷了明顯的衰退。衰退的直接原因是國際市場條件惡化、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而其根本原因在于國內失衡的經濟結構:重消費、輕投資、制造業衰退,同時國內政局不穩也加劇了經濟下滑風險。
印度政府近年來積極推進改革,努力改善營商環境,同時國際油價走低使其進口支出減少,居民實際收入上升、消費能力增強。在內外因素作用下,印度經濟增長迅速。然而基礎設施落后、稅收混亂等問題也成為制約其經濟發展的瓶頸。
……
世界多國經濟的“新常態”與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是相對獨立、內涵迥異的兩個概念。前者更多地聚焦于全球多國經濟增速不同程度的放緩這個單一要素,后者則包含著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等多層內涵;前者更多地是針對世界多國在全球金融危機后的經濟復蘇問題,側重于危機應對,后者雖然也面臨著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的問題,但經濟增速仍處于合理的增長區間,側重于提質增效;前者更多地是對全球經濟未來增長動能缺失的憂慮,后者卻蘊含著面對危機從容不迫、逆勢而動、努力創造新亮點的積極內容。
不僅如此,面對著全球多國經濟“新常態”,中國與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積極推動國際經濟治理體系的改革完善,引導全球經濟議程,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促進全球經濟平衡、經濟穩定增長。中國正在全球經濟治理中承擔起大國責任,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