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政策體系從供需兩個角度推動經濟增長
“十三五”期間我國宏觀政策取向是確保經濟增長率保持在中高速水平,這些政策具有完整性,從供需兩個角度推動經濟增長。具體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第一,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現階段調結構面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第三產業兩大任務。政府推動結構調整的思路是多角度、多種政策手段并用,并力爭政策手段相互協調一致。這些手段有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和貿易政策四類。產業政策本質上是對產業結構合理程度的界定,是其它結構調整政策著力點選擇的基本依據。現階段我國產業政策的重點是扶持高新技術產業和部分第三產業行業的發展,同時,要落實“中國制造2025”規劃。財政政策方面,重點應是積極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通過打通三次產業之間進項稅額抵扣鏈條來促進社會分工細化,進而使市場潛力大的第三產業行業做大做強,通過出口退稅來提高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貨幣政策方面,要通過差別化利率來扶持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貿易政策方面,主要是以鼓勵出口、擴大進口的策略來平衡國內外兩個市場之間的關系。
第二,穩定物價擴大消費。我國的消費擴張既有人口基礎,又有一定的流動性擴張基礎。現在關鍵的問題是如何使物價水平與中、低收入階層有效需求增長保持合理的平衡關系。前期情況已表明,只要物價穩定,消費擴張率自然會強勁上行。因此,擴大消費首先要穩物價。必須看到,今后我國物價上行壓力并不弱,因此,必須繼續采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繼續控制房價,以避免連鎖性價格上漲;同時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保持惠農補貼力度,并加大對城鄉集貿市場建設的投入。歐美國家二戰后消費率的抬升都是以物價穩定為前提的,采行了從緊貨幣政策,這點值得借鑒。
第三,穩步擴大投資。固定資產投資高增長是我國經濟活力旺盛的表現,其本質是供給系統的規模擴張和結構變革。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對后續經濟增長有兩大支撐作用:一是供給能力擴大可逐步壓低物價,二是引致出連鎖需求。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歐美年均經濟增長率總體上是一個下行軌跡,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率則從6%—10%的水平跌至不足3%,這說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下行是經濟增長乏力的體現。轉觀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高增長、消費高增長和經濟高增長三者始終呈并存勢態。當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要有度,如果過度,有可能造成后期深度結構性供求失衡和當期物價過度上漲。當前我國存在內生性固定資產投資需求,有必要利用政策手段促使投資正常增長。
第四,實現居民收入翻倍。“十三五”期間我國要實現居民收入翻倍,確立這一目標是要使中、低收入階層更多地獲得經濟增長福利。政策體系應包括如下兩點:一是通過再分配托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加大減貧的財政投入力度;二是擴大中等收入階層。為此,要進一步減輕各種非稅負擔。同時,還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作者為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導)
【參考文獻】
①《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新華社,2015年11月3日。
責編/張寒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