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常態下各級領導干部要謀發展,首先要認清我國所面臨的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在此基礎上做到增自信、重民生、強服務、行政策。
【關鍵詞】新常態 領導干部 謀發展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國際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及中國的方位
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痼疾。自20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在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影響下,西方國家普遍實行了去國有化、縮小凱恩斯宏觀調控的范圍和力度、降低社會福利費用的支出等一系列政策。美國是其典型代表,被認為是自由化程度最高的西方大國。在此背景下,由于自由市場不可避免的資本主義制度一系列內在矛盾的激化,愈演愈烈的經濟危機再次頻繁爆發。
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美元霸權并沒有隨之消失,相反憑借其巨大的經濟實力,沒有與黃金掛鉤的羈絆,美國建立起了影響深遠的“美元帝國”。自20世紀六十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爆發與發展,發達經濟體相繼進入所謂后工業化社會,逐漸將其工資成本、環境成本高的傳統產業轉移到一些發展中經濟體,造成所謂產業空心化趨勢。發達國家主要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高精尖端附加值高的產品生產以及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但事與愿違,恰是這一系列的變化造成了西方國家的相對衰落,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的相對崛起。自2010年起,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隨著中國制造業的崛起,中國的科技進步也是突飛猛進。2008年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制造業產能的過剩,但爆發點卻是美國的次貸危機,這就是問題的最好說明。因此,也才有了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構建排除中國的TPP談判等圍堵中國的行動;也才有了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創建亞投行等戰略突圍的舉措;也才有了人民幣被納入SDR。
當前世界經濟正經歷著重新洗牌,其核心是圍繞中國的崛起,中美兩國的大國博弈。中國當前遭遇的一些痛苦是成長中的煩惱,我們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應該鼓起勇氣迎接挑戰。
國內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及下一步的走向
首先,我們要深刻認識到,自1978年改革開放后,我國逐漸構建起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是基本符合中國現有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經濟制度,它推動了中國經濟奇跡的創造。
我國在這樣一種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基礎上,在“三步走”發展戰略、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戰略、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等長期宏觀發展戰略引導下,實現了三十余年的高速增長,把我國逐漸打造成了一個中上收入水平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自2012年開始,我國經濟增長率開始下行,經濟增速進入了中高速的常態,原因何在?當然這不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出了問題,而主要是一些非制度性因素造成的。從國際環境來看,對于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產業鏈、高貿易依存度的中國經濟來說,2008年經濟危機對我國外向型經濟結構無疑是當頭一棒。2008年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就是世界實體經濟的產能過剩,而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出口受挫、連累增速下滑自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時,我國勞動力成本開始升高,也降低了與其他相關發展中國家相比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競爭力。從國內因素來看,過去三十余年支撐我國增長的主要是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方式,主要是依靠人口紅利、出口投資偏向的工業化拉動,內需嚴重不足。其實,以2008年經濟危機為轉折點,這樣一種增長方式已難以為繼。因此,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目前的改革依然是在法治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框架內進行的,是對這一框架的進一步完善。我國目前的改革是以退為進,是以犧牲一定程度的經濟增長為代價進行深度的結構性調整。今明兩年我國經濟增速很有可能踏步不前、甚至進一步收縮。兩三年后,我國經濟結構理順后,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場化的潛力將進一步得以釋放,雖然不能達到過去三十幾年兩位數字的高速經濟增長,但7%-8%的中高速增長還是可以持續一個相當長的時間。
面臨深刻變化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領導干部應該怎么辦
在基本認清我國當前步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的基礎上,各級政府部門特別是地方政府部門領導干部在新常態下要謀發展,應該做到增自信、重民生、強服務、行政策。
增自信。首先要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堅信作為自由人聯合體的共產主義社會終將是人類共同的未來;其次要堅定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信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是適合我國現實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制度模式;再次要堅信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通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克服發展中的困難、成長中的苦惱,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重民生。民生問題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礎,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直接目的。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社會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線。要更好發揮社會保障的社會穩定器作用,把重點放在兜底上,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特別是在當前供給側改革中,去產能的結構性調整勢必造成一些企業員工的失業轉崗,要未雨綢繆,妥善解決好這些員工的失業保障及市場再就業問題。
強服務。要充分認識到,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政府部門在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功能是依法加強服務。政府的任何活動都需要依法進行,謹防權力尋租滋生貪污腐敗。要特別認識到,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要完成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短期任務,走出困境,需要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
行政策。各級政府領導干部是國家相關政策的具體執行落實者,這就要求提高他們自身的認識和執行力,著力解決好國家各項政策落地必然會涉及的諸多復雜矛盾與問題,真正發揮其積極成效。各級政府領導干部需要清楚認識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國內外環境背景,深刻領會國家目前采取的相關應對政策措施的科學內涵與意義。然后,創造性地執行相關政策,使各項應對政策措施行之有效。
(作者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思政部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責編/譚峰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