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新思想 > 學習微課 > 正文

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2)

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

新常態帶來新機遇

在新常態提出6個月后,習近平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發表演講,首次系統闡述了新常態。

他說:“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增速雖然放緩,但由于中國經濟體量大,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會降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在世界范圍內,這一增速依然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仍在25%以上。

而不論是結構優化還是動力轉化,都離不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共有23次談到結構改革,包括供給側改革、調結構等,62次談到創新。供給側改革要求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這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戰略相吻合。顯然,它們都會帶來很多新機遇。

新常態需要改革

伴隨著新常態而來的,還有新矛盾新問題。“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習近平說。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體部署,涉及15個領域、33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其中,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是出發點和落腳點。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現在的中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但只有“改革是推動發展的制勝法寶”。習近平曾堅定地表態:“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將堅定不移把改革事業推向深入。”

在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在內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下,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這正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蘇低迷開出的藥方”。而無論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還是踐行五大發展理念,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正如習近平所說:“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焦楊]
標簽: 經濟發展   邏輯   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