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新思想 > 五位一體 > 生態篇 > 正文

全面開創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新局面的六大理念 (3)

 4、樹立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的理念。自然生態是有價值的,不僅具有外在價值——對人、他物及活動(例如對動植物、人及活動等)有影響、有價值,而且具有內在價值——對維持自身的完整、穩定、和諧、良性循環與平衡發展有影響、有價值。所以,自然價值是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的統一。我們不僅要看到它滿足人類生態需求的外在價值,更要尊重和珍視它的內在價值。因為,人類的生存依賴于生態系統的完整、平衡與穩定,依賴于自身與其他物種之間以及與整個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適應關系,人與自然存在著互惠共生關系。人類的文明進步是以利用自然物為基本途徑的,但這種利用應在充分尊重、發展自然內在價值的前提下利用其外在價值。自然資本是當代經濟學家眼中的四種類型的資本(物質資本、自然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之一,是具有經濟價值和資源活力的重要社會財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可通過一定的經濟運營獲得重大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因而能夠產生收益。

所以,保護自然,就是培植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的過程,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對此,應綜合運用財稅、價格、產業和貿易等經濟手段,形成科學合理的資源環境補償機制(既要補償環境保護的經濟成本,又要補償環境保護而喪失的發展機會成本)、投入機制、產權和使用權交易等機制,使自然資本得到合理回報和經濟補償,充分彰顯和實現自然價值。只有把這樣的理念融入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才能真正進入生態文明新時代。

當前,我們應重視生態系統服務問題。所謂生態系統服務,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從生態系統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經濟社會系統輸入有用物質和能量,接受和轉化來自經濟社會系統的廢棄物,以及直接向人類提供服務(潔凈的空氣、水等舒適性資源)。我們應探索建立生態系統服務付費制度,以刺激人們對自然資源的投資,對自然價值的尊重,對生物多樣性等自然生態的保護,對自然資本的合理利用與優化配置,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共贏發展。

 5、樹立空間均衡的理念。在當代空間研究語境中,人化空間、空間生產理論認為,城市不僅是建筑、道路、綠地、廣場等“物”的聚集體,而且是天、地、人等復雜要素交融互動、相互作用的開放生命有機體,是一個由人創造、改變,同時又受自然環境區域等多種因素影響的人化空間、可能性空間。因此,必須樹立空間均衡的理念,在城鄉規劃與空間布局時,把握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的平衡點推動發展,在城鄉整體空間觀下,科學謀劃空間開發格局,實現各個主體功能區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優化空間結構。

城市規劃與發展一定要充分考慮資源環境約束,自覺把資源環境因素作為發展的內生變量,著眼未來,統籌謀劃,采取集約、循環、綠色、低碳的布局模式,使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在一定合理邊界,不能破壞動態平衡點。人口規模、產業結構、增長速度不能超出當地水土資源承載能力和環境容量,這就要求把工程實踐的空間外控嚴格限制在不超越自然生態負載的范圍之內,并落實到工程發展的內容性空間規劃和實踐上,要以一種空間性思維方法科學謀劃工程實踐,使得諸如交通工程、通訊工程、建筑工程、工業工程、化學工程等真正做到符合人/自然、經濟/社會、城鎮/鄉村、發達區域/欠發達區域、全球化/本土化等的空間性整體安排,給人化空間這一開放的生命有機體留下修養生息和補充物質能量信息的充裕空間,維護人化空間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人的持續生存空間。新常態下,要根據我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統籌協調、分類指導各區域國土空間的開發,實現當地經濟發展、民生改善與人口調節和國土空間開發的有機結合,促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上一頁 1 234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光菊]
標簽: 生態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