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民生政治基本特質與現實要求

【摘要】民生問題實質是社會資源占有和利用問題,而政治是對社會資源、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是解決誰占有或得到什么、如何占有或得到的問題。根據政治制度的價值取向、維護群體利益不同,分為權貴政治和民生政治。深入分析民生政治的內涵、基本特質和建設民主政治的現實要求,有利于從根源上認識、分析、解決民生問題,更好地促進社會和諧,實現人民幸福。

【關鍵詞】民生政治 基本特質 現實要求

【中圖分類號】D082     【文獻標識碼】A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或者說是民眾的生存與發展問題。民生是一個具體的、歷史的、動態的概念,其內涵隨著歷史發展而發展。現代民生,是指以尊重生命為前提、以物質生活為基礎、以文化與社會生活為支撐、以政治生活為保障、以生態環境為依托的多層級的有序的民眾生活系統。政治是對社會資源、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是解決誰占有或得到什么、如何占有或得到的問題。因此無論是民眾的衣食住行用等經濟權益,還是民眾的社會權益、文化權益及生態權益,其實質都是政治問題,因為國家法律、制度、政策的創制和實施,決定著民眾在經濟、文化等社會資源分配和社會成本分擔中,應該得到什么、能夠得到什么以及承擔怎樣的社會成本,而這些直接決定著民眾的生活狀況。由此可見,民生問題的根源是政治問題。為此,從政治層面分析民生問題,探討民生政治的基本內涵、基本特質和現實要求,有利于從根源上認識、分析、解決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實現人民幸福。

民生政治的基本內涵及其特質

政治對掌權者來說是一種管理方式,對普通民眾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從不同層面看政治有不同的含義。從國家層面看,政治是管理者運用公共權力進行治國理政的活動,主要是國家和社會管理者運用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培育政治文化、制定法律、制度、政策對公共事務進行管理、對社會價值進行權威性分配,以維護社會秩序、實現社會正常運行的活動;從公民個人層面看,政治是民眾在公共治理中,表達個人意志和訴求、參與社會管理的一種活動。根據公共權力來源和流向的不同,以及法律、制度、政策維護和保障權益的對象不同,特別是民眾在國家、社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社會財富分配中占有的不等,政治可分為權貴政治和民生政治。

所謂權貴政治,從國家層面看,是少數人掌握國家權力,而這些擁有國家權力的少數人非民選產生,或世襲或利益集團推舉、委任,或形式上選舉而實質上利益集團推舉、委任,其國家法律、政策是為了維護權貴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以及建立在此利益基礎上的社會秩序,其公權力運行邊界模糊,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正如孟德斯鳩所說:“共和國的一部分人握有權力時,就是權貴政治。”①從個人層面看,權貴政治把大多數民眾被排除在社會管理之外,民眾沒有知情權、選舉權、監督權、罷免權、管理權,或這些權利只是寫在紙上,流于形式,而無實質內容。在國家和社會管理中民眾無法表達自己的意愿和訴求,甚至自己的生活自己都難以做主的政治模式。

所謂民生政治,從國家層面看,掌權者由民眾通過直接或間接選舉產生,其權力來源于民眾的委托、對民眾負責、受民眾監督,其權力運行受到法律規制,權力范圍縱向和橫向都有明顯的邊界,其法律主要是用來規范、約束公權力,維護民眾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為全體公民謀民生之幸福;從個人層面看,民眾享有選舉、罷免、知情、監督、決策、管理等權力,在國家社會管理中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訴求、參與社會管理,自己的生活自己能夠做主的一種政治制度和運行模式。民生政治具有保護人民權益、限制公共權力、崇尚法治等基本特質。

民生政治的核心是保障人民權益。人民權益是指在一定的政治制度設計、權力運行和社會利益分配中,民眾依法能夠享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基本權益。從個體層面講,人民權益主要是指公民擁有維護和實現自己的生命、財產、人身自由、就業、勞動等權力和利益;從社會層面講,人民權益主要是指公民擁有參與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活的權力和利益,如享有選舉、罷免、決策、監督、社會保障、文化教育等權益。人民權益與民生息息相關,經濟權益是民生幸福之基,政治權益是民生幸福之本,文化權益是民生幸福之魂,生態權益是民生幸福之根。而民眾的權益既跟個人的爭取有關,更是靠國家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因為處在一定社會制度中的民眾,特別是社會底層的群體,他們的話語權、資源獲取能力、發展機會是非常有限的,只有靠國家的法律制度來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益,才能實現經濟自足、政治自主、文化自信,獲得民生幸福。孫中山先生在談到民權和民生關系指出,“如果要考究他們發生的次序,世界各國都是先由民族主義到民權主義,再由民權主義進到民生主義”。②孫中山的民權觀,充分表明民權是民生得以改善的前提條件,而民權是由一定政治制度保障的。中國共產黨奮斗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權益、實現人民生活幸福,中國的革命可謂民生革命,使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擁有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權力。毛澤東指出:“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③“我們是革命戰爭的領導者、組織者,我們又是群眾生活的領導者、組織者。組織革命戰爭,改良群眾生活,這是我們的兩大任務。”④革命勝利后,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更要不斷推進民生政治建設,鄧小平強調:“充分發揚人民民主,保證全體人民真正享有通過各種有效形式管理國家、特別是管理基層地方政權和各項企業事業的權力,享有各項公民權利。”⑤習近平指出: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保證。⑥李克強強調: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這些都是共產黨人對民主政治的最好詮釋。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張蕾]
標簽: 特質   民生   現實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