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社區資源整合策略案例分析

—以F社區為例

【摘要】社區建設應該通過整合社區資源,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以達到提高社區服務水平,突顯社區職能的效果。文章以F社區整合資源試點為研究對象,分析原有社區資源狀況和整合的優勢及弊端,總結歸納社區社會工作者在資源整合工作中的相關經驗,以期為社區資源整合工作實踐提供借鑒。

【關鍵詞】社區社會工作者 社區資源 整合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社區資源是指“一個具體社區能夠掌握、支配和動員的各種現實的社會資源”①。從資源整合的角度來說,“社區資源則包括物質資源、組織資源、人才資源、文化教育資源、社會資本等”②。社區資源為社區服務提供資金保障和物質支持,社區服務可以將社區內的人力、物力及財力多種資源合力投入,科學配置,開展長期有效的社區服務。因此,“整合社區資源是社區服務的源泉和保障”③。文章通過社會工作介入社區資源整合的方法及內容探索,分析了傳統途徑整合社區資源的利弊,進一步提出改善建議,凸顯了整合社區資源對社區發展的重要性,社會工作者在資源整合問題上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為社區真正走向“幸福和諧”開辟了道路。

原有社區資源整合策略的利弊分析

原有社區資源概況。研究對象F社區位于城市CBD區域,行政隸屬于某街道辦事處,社區成立于2005年3月,轄區總面積0.5平方公里,轄區有高層樓宇19棟,多層住宅44棟,物業小區11個,有企事業單位3000多家。該社區總人口約14800人,其中婦女7400人,兒童2960人,老人298人,青少年1973人,殘疾人35人。社會工作者于2013年8月進駐該社區,并針對該社區居民分布情況將社區服務人群劃分為不同領域:第一類是家庭、鄰里領域;第二類是企業、老年人領域;第三類是青少年、殘疾人領域。同時,根據社區居民需求,主要為社區提供的服務包括:“和善”長者服務、“和康”殘疾人服務、“和樂”青少年服務、“諧樂”家庭服務、“和諧”企業服務、“和睦”鄰里服務。

原有社區資源整合途徑。研究對象F社區經過一年多的組織建設,主要通過四種途徑在社區內外部整合資源。

第一,借助傳統型。隨著社會發展變化,傳統型不能完全適應新的環境變化。然而面對城鎮社區,我們不能完全否定傳統型。事實上,在某些社區資源的整合上還使用著傳統型。例如,社區內一些宗族家庭對社區治理具有推動作用。

第二,交換協調型。是指通過平等交換的方式進行社區資源整合,在交換的過程中互惠互利,并不是單純的“取”或者“予”。一般在城市社區,社區管理主要由社區居委會或社區工作站主導,在社區中領導社區居民、組織及各種企事業單位進行社區建設及社區治理。不僅可以化解居民之間的矛盾,調解企事業單位間雇用關系,而且可以挖掘、整合社區內各項資源,吸引社區內更多支持者和參與者進行社區建設,做到有效合理整合并利用社區建設中所需的各種資源。

第三,行政主導型。即采用行政權力來引導參與社區建設。在整合社區資源的過程中,政府主導力量必不可少。整合資源依靠行政手段有利于社區公共事務及公益事業的發展,借助行政力量對做好社區資源整合工作有巨大幫助。

第四,居民自治型。即社區居民在社區內采用居民選舉,居民自身管理,互相監督。針對社區內的大小事務,通過民主協商的方式,共同解決社區內各種事務。例如,居民共同管理小區安全、衛生、環境等。

原有社區資源整合途徑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但也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問題。

原有社區資源整合存在的問題。首先,社區資源樞紐的局限性。社區范圍較大,人群復雜,而社區內本身資源稀缺無法滿足居民需求。社區社會工作者能力又有限,外部資源籌措渠道缺乏。社區內具有影響力的社區工作者(社區居委會、社區工作站)害怕麻煩,不愿出資出力,與外部資源失去鏈接平臺,導致F社區資源單一、局限。

其次,社區居民認知程度缺乏促使社區資源短缺與部分資源閑置浪費。社區資源短缺一般體現在物質資源、人力資源、財力和組織資源。對于一個社區來說,物質資源是根本,是社區條件的前提。但由于每個人的利益出發點不一致,將導致社區整個資源利用范圍得不到合理化分配。從社區社會工作者的角度來講,主張合理利用社區內部的每一份資源,力爭做到不浪費,不閑置。但從居民的角度來講,主要體現在便利,能為自身帶來一定的現實利益。一些物業小區害怕工作麻煩,擔心居民投訴,對于社區內可利用的場地,企業不愿社會工作者介入,居民又不愿主動參與,從而導致資源浪費。

再次,社區工作者對社區資源的利用率低。社區資源多種多樣,利用范圍比較廣泛。社會工作者在社區資源整合能力上,物質資源成為工作者整合的最大目標,簡便而又易實施,常常忽略社區中最充足的人力資源、財力資源及組織資源等。造成這些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社會工作者對資源整合的能力不足,整合技巧缺乏;第二,社會工作者與社區資源相關人員的溝通、談判缺乏影響力;第三,社會工作者對資源整合的認知度低,避免資源整合工作的繁瑣;第四,社會工作者在社區工作過程中自身能力有限,但又缺乏敢于挑戰的勇氣。

最后,社區工作者開展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活動的能力有待提高。目前,一線的社會工作者普遍感受到,學校培養的社會工作學生實務能力較差,剛畢業的大學生不能獨立開展工作,對于真正的社區問題缺乏“頭腦風暴”和創新意識。面對社區活動,為了完成量化指標而開展活動,缺乏活動目的性,無法達到服務成效。

社會工作介入社區資源整合策略探索與思考

整合社區資源是社區服務的源泉和保障,有效整合社區資源,提高社區服務質量,不僅要提升居民的認知度,增強社會工作者的服務能力,而且要加強社會組織發展。只有全面兼顧,才能有效整合社區資源,提升社區服務質量。

加強社會工作者進社區宣傳力度。一方面,擴建網絡和地面宣傳平臺。隨著信息技術的開發與研究,社會步入網絡時代,手機、電腦、微信、QQ等交流工具與平臺成為人類的主流通信工具,為社會信息傳播提供便利,加快互聯網發展。在社區工作中,可以為本社區居民建立微信平臺和居民QQ群,發布活動預告,方便活動人員招募,與居民聊天建立關系。也可以通過張貼宣傳海報、拉橫幅、社區公告欄及展板展位宣傳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居民對社會工作者的關注度,增進了解社會工作者的服務內容。另一方面,開展社會工作知識講座。開展社區服務的前提是讓居民了解社會工作者基本信息,如社區工作服務中心功能、社會工作者專業理念、社會工作者的工作內容等。通過各種形式的講座向居民普及社會工作者知識,幫助居民了解社會工作者。定期將社區服務內容向居民展示,促進居民對社會工作者的理解。

充分利用社會工作者服務角色整合內部資源。第一,建設社區組織資源。社區作為一個大家庭,老年協會、興趣小組班、舞蹈愛好者協會等這些小組織是不可缺少的,但這些小組織一般由幾個關系較好的居民自發形成,對整個社區居民影響力相對較小。如果由具有影響力的引導者帶領整個社區居民共同參與,不僅可以壯大組織隊伍,整個社區發展的氛圍將越來越濃厚。社會工作者牽線建設各種組織資源,居民自身進行管理,利用社區已有組織,鏈接外部資源,將本社區的組織送出“區門”,參加外界各種組織活動,為本社區居民謀取一定福利,提高居民生活樂趣,贏得榮譽感。

第二,整合社區內企事業資源。社區企業單位及事業單位為社區發展不僅可以提供財力支持,而且可以為社區外部鏈接資源,搭建社區資源整合營銷平臺。對于市中心中高檔樓盤來說,業主多為白領階級,大多需要物業提供多種便民利民服務及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延伸服務。物業管理通過各種服務需要對社區資源進行整合,滿足業主需求和利益,達到互惠局面。就F社區而言,11個物業小區及各類企業構成一個大家庭。社區內主要資源來自小區物業支持和個別企業聯合:一方面,物業小區借助社區工作者之力,在本社區內開展各類特色服務,居民受益,營造和諧氛圍。另一方面,個別企業通過工作者為自己的品牌做宣傳,構建特色小區。由于事業單位的資源寬廣,資金相對充足,無論從資金轉動還是資源平臺都可為社區工作提供有力幫助。

第三,調動社區個人資源。社區居民共同參與是社區走向成熟、穩定階段的基石。在社區內,鼓勵商業成功人士加入社區建設,通過合作交換的方式達到互惠互利。對于個人來講,商業的宣傳最重要,盈利最直接;對于社區工作人員來說,為居民謀福利,便民利民最重要。在這樣一個互惠互利的背景下,以提供便民服務為宗旨,引導個人投資做宣傳,共建社區。

第四,挖掘社區物質資源。社會工作者做好社區工作需在社區內大量尋求資源,將社區內可挖掘、可利用的資源用到社區建設上。如:社區空閑場地開發建設娛樂場所,空置房間開設學習輔導班、繪畫班、舞蹈班,閑置土地綠化建設等。當然,做好挖掘資源的工作不易,不僅要面對居民的排斥與埋怨,還將受到外界的輿論壓力。如果真正把社區物質資源挖掘出來并合理利用,將有利于社區發展。

第五,建立社區志愿服務管理系統。社區社會工作者可針對志愿者居民,建立統一管理系統,鼓勵志愿者協助工作者共同管理社區。不僅如此,還要對志愿者進行簡單社會工作者知識培訓,同時,建立“區校對接”、“項目承接”的志愿服務模式,加強志愿服務陣地建設,依托社區內的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文化中心等為志愿者提供交流、學習的固定場所;壯大志愿服務隊伍,以高校學生為主,居民為輔,培養社區志愿骨干團隊,調動社區志愿者積極投身社區志愿服務,加強社區志愿服務信息化管理。

擴建外部資源樞紐。第一,建立外部社區現有資源合作體系。社區資源類型諸多,每個社區均具有自己不同的資源供整合,資源整合方式不盡相同。一些社區資源類型多,外部合作渠道豐富,對于資源缺乏的社區與之合作,對建設社區具有相當大的幫助。合作既可以是與企業之間、個人之間、組織之間,又可以是社區之間。將發展成熟較快的社區現有資源引進本社區,并與之合作,相互學習觀摩,促進雙方社區建設。

第二,擴大社會資源投資、贊助系統。社區發展離不開資源做支撐,需要更多資源鏈接平臺作保障。在社區建設中,實行對外開放,并擴大資源鏈接范圍,可為社區創造優質服務環境做基礎。社區社會工作者通過外界資源平臺與社會商業及愛心人士合作,將社會資源引進社區建設,加大資源鏈接平臺。工作者在社區中開展各類公益服務時,可在社會尋求投資商、贊助商,一方面為投資商、贊助商提供參與公益活動機會,同時也達到宣傳企業品牌效益作用。

提升社會工作者綜合能力?,F階段,社會工作者實務能力較差,阻礙社會工作領域發展進程。因此,應加強工作者自身和專業能力訓練,將社會工作者培養成為專業人才是推動整個社會文明進步的前提。

首先,舉辦社區社會工作者知識能力培訓班。在社會工作過程中,相關組織(社會工作者機構、社會工作者協會)針對工作者的能力提升開設知識培訓班,定期對工作者專業知識能力進行培訓,并將優秀的社會工作者工作方法與同工進行分享、交流,互相學習,達到共同進步。各級社會工作協會針對工作者的基本能力知識進行定期測試,進而加大工作者專業知識學習力度。

其次,開辦社會工作者實務操作訓練營。社會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除了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能力之外,實務操作能力在社會工作中同樣重要。目前由于社會工作者人才需求量增多,一些組織機構將社會工作者應聘進入,對社會工作者經驗要求低,致使大量社會工作者無經驗直接上崗,工作效率低,成效差。針對這一現象,相關組織機構開辦社會工作實務操作訓練營,每一季度對機構所有社會工作者進行實務操作訓練,由新老社會工作者搭配學習,互相提高實務操作能力。

最后,成立社會工作者督導學習小組。目前,社會工作行業占主導地位是一線社會工作者、主任、初級督導、督導。每一個社區服務中心均有督導對員工進行督導。要提升社區社會工作者的能力,中心督導須每月對中心一線社會工作者進行知識培訓、學習。根據學員的知識掌握情況,開設不同學習小組,將自身的工作經驗授予學員,達到能力提升效果。不僅如此,組織機構還要與香港臺灣地區優秀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合作,將本機構優秀督導派遣學習,香港臺灣地區定期對大陸機構社會工作者進行顧問督導,學習、交流。

社會工作幫助社區社會組織加強建設。首先,協助社區居委會組織建設。一個社區的整體建設離不開社區居委會的支持,不同的社區條件實行治理的方式不一樣。社會工作者引導居委會(工作站)將社區的大小工作建立在居民共同參與及居民自主決策基礎之上,為社區居民擴建社區事務參與通道,由居民自主決定,自我管理社區內事務。并且,社會工作者也可對居委會(工作站)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樹立現代化社區工作理念與模式,實現“以人為本”的助人理念。

其次,促進原有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社會工作者進駐社區之后,了解社區內的資源分布、居民需求,根據需求提供優質服務,是工作者做社區工作的主要流程。針對社區內原有的資源,社會工作者一方面要“打開區門”,把自己社區內的特色招牌送進社會領域,如社區老年協會舞蹈班,鏈接外部資源,為老年創造更多展現風采的舞臺,參加多種外出表演。另一方面,社會工作者在原有社會組織的基礎之上,多加創新,建立具有特別風格的社區組織。

最后,引導培育公益性社區社會組織。社區穩定發展除了擴建原有社區組織之外,培育多樣的社區組織為整個社區的進步奠定基礎。社區內不同類型的人群,其需求不一樣,從而社會工作者為他們提供的服務也不盡相同。社會工作者在社區內針對不同的需求發展公益性、服務性的社會團體,如,青少年學習輔導班、中老年興趣愛好者協會等等。社會工作者在社區內將不同需求居民通過社區組織進行分類管理,發揮居民本身的技能,提高生活的質量。同時促進社會工作者在社區內建立科學健康的管理機制,提高工作者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通過發展每一位居民不同的優勢建立多樣化社區組織,提供社區成員多層次需求的社會服務。

(作者為湖北文理學院經濟與政法學院副教授;本文系湖北文理學院省級重點學科立項學科建設項目和湖北省教育廳青年項目“湖北省城市化進程中村民市民化問題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2011jytq180)

【注釋】

①李立綱:“社區資源的獲得”,《學術探索》,2001年第6期,第49~52頁。

②楊貴華:“社區共同體的資源整合及其能力建設”,《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第78~79頁。

③鄒存杰:“科學整合資源助推社區服務工作深入開展”,《赤峰日報》,2009年6月12日。

責編 /韓露(實習)

[責任編輯:張蕾]
標簽: 案例分析   整合   策略   資源   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