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女性健康幸福的語言社會學剖析

【摘要】調查顯示,婦女職業多集中于商業服務業,主要不良情緒誘因是壓力大,已婚婦女受過家暴者為數不少,身體管理意識較差,參與社會保障狀況不良。為此,要增強女性在權力社會的聲音,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女性健康保護意識,豐富女性業余生活,關注婦女合法權益,開展婦女社會工作。

【關鍵詞】女性 健康 幸福 語言社會學 女性社會工作

【中圖分類號】C913.68      【文獻標識碼】A

語言社會學是聯系語言對社會進行的研究。本文從訪談女性健康幸福問題出發,從語言社會學這一罕見理論視角來分析探討當今社會女性的現實根本問題。通過多階段抽樣、概率抽樣和個案訪談等方法,在河南和湖北兩省19個地市內抽取800個樣本,進行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754份,達到了統計學上的有效回收率標準。調研抽樣選取受訪者主要為中青年,她們正處于人生黃金期,對自己生活有著豐富而強烈的感悟。在受教育程度上,主要選取具有較高學歷的女性作為受訪者,一方面她們能清楚意識到自己作為女性缺少話語權的狀態,另一方面她們能清晰表述自己的感受,能夠為本次調查提供豐富資料。然而,事實上婦女中具有較高受教育程度比例還不夠高,受教育程度較低者居多,因此也選取了一些低文化程度樣本,以此來彌補樣本代表性的不足。

婦女生存現狀及其原因

工作壓力。本次調查顯示,近九成的受訪者表示在工作中體驗到了不同程度的壓力,其中表示工作壓力很大的占17.09%,表示工作壓力比較大的占41.27%,表示壓力一般的占31.09%,而表示完全沒有工作壓力的占10.55%。我們將工作壓力與受訪者的年齡交叉分析之后,發現20歲~29歲年齡段的受訪者的工作壓力相對較高,該年齡段的受訪者均表示感到很大和較大的工作壓力;其次是30歲~39歲年齡段的受訪者,六成以上表示有很大和較大的工作壓力。筆者以為,40歲~49歲年齡段的女性壓力更大,只是該年齡段女性人到中年,大多已練就良好心態,能較好應對這些壓力。將工作壓力與受訪者職業進行交叉分析后,數據顯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壓力較其他職業相對較高,其次是商業從業人員,再次是服務業工作人員。

身心健康狀況。當被問及自身的身體狀況時,31.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身體狀況良好,極少生病;42.68%的受訪者認為自己身體狀況較好,偶爾生病;17.72%的受訪者認為自己身體較不好,經常生病;8.5%受訪者認為自己身體很不好,患有慢性病。多數女性不會主動健康體檢。被選比例較高的因素是“沒有時間”和“沒有必要”。

情緒是反映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人的生活質量。本研究調查了受訪者的情緒狀況,10.53%的受訪者在生活中總是情緒低落,22.14%的受訪者在生活中經常處于低落的情緒狀態,63.16%的受訪者偶爾會有低落的情緒,而有4.17%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從來沒有情緒低落的體驗。在導致低落情緒的原因方面,有近三成的受訪者表示“工作壓力大”是主要誘因,其次是“經濟原因”和“自我價值感低”。在已婚受訪者中,被選率較高的原因還包括“子女照顧責任重”、“工作與家庭無法兼顧”。在將受訪者情緒狀態與年齡變量進行交互分析之后發現,30歲~39歲年齡段的受訪者情緒低落的比率較其他年齡段高,主要原因是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因素;其次是20歲~29歲年齡段的受訪者,導致該年齡段女性情緒低落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因素和價值實現因素。

婚姻家庭狀況。婚姻幸福度方面,在對已婚受訪者的婚姻幸福感的調查中,大多數受訪者對婚姻生活的評價是正面的,15.9%的受訪者認為婚姻生活非常幸福,30.73%的受訪者認為其婚姻生活比較幸福,37.74%認為其婚姻生活一般,而認為婚姻生活比較不幸和非常不幸的受訪者分別占總數的11.32%和4.31%。在將婚姻幸福感與年齡變量進行交互分析后,所得數據顯示,30歲~39歲年齡段的受訪者婚姻幸福感最高,其次是40歲~49歲年齡段的受訪者,然后是20~29歲的已婚受訪者。家庭生活經歷方面。本研究調查了受訪者中已婚、離異和喪偶的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經歷,有六成左右的受訪者表示在家庭中有過受害經歷,包括遭受語言暴力、身體暴力、性暴力等。而當被問及受害之后有沒有想到向外界求助或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利時,有66.79%的受訪者表示沒有想到向外求助,有21.47%的受訪者表示會向親友求助,僅有11.74%的受訪者表示會向街道、婦聯、法院等機構求助。

業余生活狀況。調查數據表明,35.62%的受訪者表示業余生活主要做家務,34.46%的受訪者業余生活選擇逛街作為休閑項目,23.88%的受訪者選擇各種文娛活動豐富業余生活,19.81%的受訪者業余生活選擇上網。值得注意的是,仍有7.89%的受訪者業余時間需要加班。此外,“學習”作為一個新興業余生活項目已在城市居民中引起重視,有15.02%的受訪者業余活動項目選擇“學習知識和技能”。同樣,健身、旅游等休閑活動也在逐漸走進女性生活,并受到眾多女性的青睞。

生活幸福感。此處所設定的生活幸福感,指的是基于工作、家庭、人際交往、身心發展等多層面的自我感受,而獲取的綜合的幸福體驗。數據表明,多數女性對自己的生活有著不同程度的幸福體驗,其中認為生活非常幸福的受訪者占樣本總數的15.01%,認為生活比較幸福的受訪者占41.05%,認為生活幸福感一般的占36.53%,認為生活比較不幸福的占6.33%,而認為生活非常不幸福的僅占1.08%。將生活幸福感與婚姻狀況進行交互分析后發現,已婚狀態的受訪者較其他受訪者,普遍對生活有較高的幸福體驗。而在對生活有不幸福體驗的受訪者中,絕大多數是離異和喪偶的受訪者。接著,在將生活幸福感與年齡進行交互分析后發現,30歲~39歲年齡段的受訪者的幸福感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的受訪者,其次是40歲~49歲年齡段的受訪者,再次是20歲~29歲年齡段的受訪者。

在影響生活幸福感的因素調查中,被較多受訪者認同的影響因素首先是婚姻生活狀況,其次是工作和事業發展,再次是個人價值的實現程度。

婦女健康幸福存在的問題及其影響

第一,職業類別集中于商業服務業,工資收入水平較低。調查數據顯示,八成的受訪婦女所從事的職業集中于服務業、商業、生產運輸及各類工人、農林牧漁業,而公務員、專業技術類工作者的比例不到兩成。農村婦女的職業生活更單一。絕大多數從事的是職業技術含量較低、工資水平較低的工作。這種較低的經濟地位導致婦女在家庭、社會中的經濟依附地位。

第二,工作壓力較大,工作滿意度適中。近六成的受訪者表示其在工作中感受到較大和很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多來自于經濟方面的因素。盡管如此,多數女性還是能很好地調試自己的心理狀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當中,有半數的受訪者表示對其現從事的職業比較滿意或者很滿意,而且六成以上的受訪者認為職業能夠部分或全部實現她們的個人價值。

第三,身體狀況存在隱患,身體管理意識較差。七成以上的受訪婦女表示其身體狀況處于較好的健康狀態,極少生病或偶爾生病。婦女容易患的疾病集中于感冒發熱、血壓病、糖尿病、胃病、乳腺病、婦科病等。但是研究發現婦女對其身體健康的關注度卻很低,只有不到兩成的受訪者會定期去醫院進行健康檢查,有三成的受訪者只有在生病了才會想到去體檢,而有近五成的受訪者沒有想過定期體檢,多數受訪者只有在生病時才想到去體檢,甚至是認為沒有必要進行健康檢查。

第四,心理狀況堪憂,主要不良誘因是壓力大。三成以上的受訪婦女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有低落情緒感受,還有六成以上的受訪者在生活中會偶爾有情緒低落的狀態。而在不良情緒的誘因方面,多數受訪者認為工作壓力大是主要因素,其次是自我價值感低;而在已婚受訪者中“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是主要的情緒誘因。婦女承受著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卻仍在努力調適著自己心理狀態。

第五,已婚婦女與子女關系好過丈夫,受過家庭暴力者并非少數。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已婚受訪者對其婚姻家庭生活持滿意態度,而在與家庭成員的關系方面,近半數的受訪者與丈夫的關系非常好和比較好,而有六成的受訪者與子女的關系非常好和比較好。相比之下,已婚婦女在家庭中更關注與子女的關系。在與丈夫的關系方面,引起夫妻矛盾的主要因素是家庭事務處理因素,其次是興趣和愛好的因素,再次是經濟因素。而在與子女關系方面,引起親子矛盾的主要因素是學業問題,其次是子女的交友問題,最后是經濟因素。數據表明,婦女在結婚后會把生活重心更多地放在子女的教育上。此外,本研究還發現,六成左右的有過婚姻經歷的受訪者在婚姻家庭生活中有過受害經歷,包括語言暴力、身體暴力和性暴力等。但是,受害后有六成以上的受訪者不會向外求助維護自身權益,而在求助渠道上,絕大多數受訪者選擇通過親戚朋友這種非正式網絡解決問題,只有極少受訪者選擇通過政府、法院這種正式網絡維護權益。可見,婦女的維權意識還比較淡薄,性別意識還十分微弱。

第六,參與社會保障狀況不良,生活保障存在隱患。本研究發現,只有不到五成的被訪者享有全部的“五險一金”,在這些保險類別中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的參保率最低,只有四成;然后是生育保險,參保率為五成;再次是養老保險的參保率是六成;參保率最高的是醫療保險。如此可以推斷,一旦婦女遭遇工傷、失業、退休等情況,將會處于十分脆弱的境地。

第七,業余主要活動仍是家務勞動,婦女家庭傳統角色并未改變。在本次調查中,35%以上的受訪者表示家務活動是她們業余時間的主要活動,其次是休閑娛樂與逛街。“長久以來,女人根本沒有反抗甚至發聲的社會權力,故使脆弱平庸的男人在社會上展翅高飛,返家仍是一家之主,享受著妻子與母親的照顧。”①但是,調查也發現,部分婦女已經在挑戰“主婦”一傳統角色,將業余時間用于旅游、健身、學習等新興時尚且有意義的活動上,不過能夠做到這些的多是中老年婦女。

第八,生活滿意度尚可,但高房價和新《婚姻法》妨礙幸福感。在生活滿意度調查中,55%以上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生活比較幸福或者非常幸福,而能夠影響她們生活幸福度的因素主要是家庭生活和工作成就感。并且六成以上的婦女認為未來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盡管當前生活中會低落、有挫折,但是多數婦女仍然堅強樂觀。然而,雖然感到幸福感一般、比較不幸和非常不幸的婦女加起來不足45%,但無論職業女性還是家庭主婦,表示面臨高居不下的房價和新《婚姻法》不保護傳統習慣上不買婚房的女方等現實問題,足以影響女性幸福。

第九,農村婦女生活單調,影響婦女健康尤其是兒童成長。多數農村婦女是家庭頂梁柱,很少關注自身健康和幸福。在一些當地經濟較發達的鄉村,21%的婦女除家務外,看孩子或打麻將和撲克牌度日。大多數農村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很少關注自身身體素質提升和能力發展,這種思想不利于女性地位提升和社會流動,并且十分妨礙農村兒童的健康成長。

提升女性健康幸福力的路徑選擇

女性社會工作介入女性生活之必要。女性社會工作是為婦女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和社會環境。女性主義社會工作是從女性的經驗出發來進行分析女性遭遇的問題和困難,專注于女性社會地位與其個人困苦之間的聯結,回應她們的獨特需要,創設社工與案主之間的平等關系,并探討結構上的不平等,以整合的方式滿足女性特點的需要,并介入她們生活中的諸多復雜性,包括大量的壓力和對女性各種形式的壓迫。②在我國,隨著社會的進步,女性的聲音可以通過不少渠道得以抒發,但是,僅靠工會、婦聯解決女性問題有一定局限。為了區別于以婦聯為核心開展的婦女工作,婦女社會工作應該在糅合社工價值觀和方法論的同時,關注女性的多樣性與差異性,為女性提供個別化的專業服務。

政策建議與實務。第一,增強女性在權力社會的聲音,保證勞動力市場對婦女的開放。出臺專門的政策法規保障婦女在勞動力市場中的就業權利和獲得與男性均等工資的權利,禁止一些職業職位在招聘時變項歧視婦女,嚴格規范公平競爭的市場就業秩序,保障婦女的就業結構得到優化,提高婦女在家庭和社會中的經濟和政治地位。第二,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女性的參保范圍。首先需要政府用明確的法律規范確保女性職工在工作單位能夠獲得全額的社會保障;其次應該對那些無法從工作單位獲得保障的女性進行參保宣傳,同時專門開設便利通道幫助這些婦女順利參與醫保、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類型。第三,進行身心健康宣傳,提高女性健康意識。開展相應的健康宣傳講座,為廣大婦女講授健康管理知識,并倡導定期身體檢查理念。在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女性的心理情緒問題普遍存在。為此,要運用個案等工作形式,為有問題的女性提供一對一的輔導服務,幫助她們發泄和緩解問題情緒;并讓婦女形成互助和自助網絡,幫助她們走出心理低谷。第四,開展多樣女性活動,豐富她們業余生活。針對女性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倡導發展和挖掘女性的潛能,在社區開展女性健身的活動、專業技能培訓,建立女性讀書小組,職業女性交流小組,等等。第五,關注婦女家庭經歷,維護婦女合法權益。一方面需要社區中的組織和相關政府機構加大對每個家庭情況的把握,及時發現及時介入;另一方面需要對女性開展普遍的維權教育,對她們進行意識醒覺的提升,從認知上進行賦權。此外,各社區可以組建婦女互助和支持網絡,對受害婦女進行心理的支持和危機介入工作。第六,建立婦女社會工作站,強化女性社會工作。婦女的精神世界是最需要關注也是最容易忽視的領域。我們應需要在社區尤其是農村社區建立婦女社會工作站,組織專業的婦女個案、小組和社區活動,幫助婦女鏈接社會資源,豐富其精神世界,并令女性在自我價實現和生活幸福方面均取得進步和飛躍。

總之,增強女性在政治、經濟、社會和家庭中的聲音,提升性別平等的社會氛圍。“強調婦女發出聲音,關注婦女需要,建立以婦女為中心的醫療救助模式、社區發展模式等”③,強化女性身心健康,加強女性社會工作,是實現婦女幸福的重要保證與合理途徑。

(作者為信陽師范學院政法學院副教授)

【注釋】

①周華山:《閱讀女性》,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83頁。

②[英]多米內麗:《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王瑞鴻等譯,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15頁。

③佟新:《社會性別研究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版社,2011年,第296頁。

責編 /于巖(實習)

[責任編輯:張蕾]
標簽: 女性健康   社會學   剖析   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