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理模式的創新。一是創新依法行政方式,構建法治政府。要創建法治政府首先便是要有法可依,因此要加強行政立法,提升立法質量,如修正《行政訴訟法》中不符合社會發展的條例,在現有行政法基礎上制定統一的行政程序法等。
其次要實現政府法治還要明確行政執法的主體,貫徹職權法定原則,如針對我國城管執法隨意、擾民的問題,可以出臺相關執法條例,明確城管的職責權力、執法范圍、執法手段等,從而創新政府對社會的管理方式。
再次,要實現政府的依法行政還必須加強政府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教育,只有知法懂法才能夠更好地守法,從而提升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為此在選拔政府工作人員時便應該進行相應的法律知識考核,確保新進行政人員的法治素質。在日常的行政工作中還應該對政府工作人員進行法治培訓,在具體的實踐工作中學習相關法律知識,提升自己依法辦事的水平。
最后要創新行政執法方式,如可以創新行政執法體制,集中行政執法權,逐步撤并那些不符合社會發展或多余的行政執法部門,成立統一的行政執法局,完成統一執法體系建設。
二是要創新服務措施,構建服務型政府。善治要求政府要有服務理念,為此我國在政府管理創新活動中要以公眾為中心創新服務措施。為此公務人員首先要摒棄原本的官僚政治文化,建設為公眾服務的行政文化,這就要求政府行政人員要正確看待自身的權力與職責,時刻牢記權力應為群眾服務,做到執政為民。
其次,在具體的服務措施創新中要以服務群眾為出發點,豐富便民服務項目,拓寬服務渠道,如許多地方政府設置了行政服務中心,實施錯時上下班制度等,降低群眾的辦事成本,提升了政府的服務水平。
再次,要想建設服務政府,還可以創新政府績效考評體系,要明確考核內容,根據不同的職位類型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要創新考核方式,將日常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并將考核結果與行政人員的獎懲和晉升相聯,這樣才能夠提高政府行政人員切實為群眾服務的積極性,促進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
三是要創新責任督政方式,構建責任擔當型政府。要建立責任政府,除了要強化政府行政人員的責任意識外,更為重要的是要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并確保責任能夠落實到個人,這樣才能防止責任虛置。在責任政府建設中,一些地方政府都有創新之舉,如在2001年,深圳成為全國首個頒布行政過錯追究責任辦法的城市,之后又不斷完善責任追究法治建設,形成一套行政問責體系,這督促政府官員提高責任意識,也有效提升了政府執政的效率,為深圳市政府樹立了良好的公信力。構建責任擔當型政府,在創新政府行政問責上,還要注重異體問責,即發揮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對政府形成外部壓力,為此政府應該構建一個公眾自由表達意見的平臺,如可以在政府網站上開通網上信訪渠道,讓公眾及時、便利地反映政府行政方面的問題。
四是創新政府分權化管理,實現政府合作施政。隨著民主政治的發展,分權化改革已經在國際范圍內成為政府改革的趨勢,全能型的政府已經不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潮流。要創建分權化政府,需要理順黨政關系、政企關系、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以及政府社會的關系。
在黨政關系上,要以法律化手段來規范,將黨的政治權與政權的行政權相分離,黨對于國家發展的主張建議必須通過法定程序才能夠成為法律,并作為國家意志存在。在理順黨政關系過程中,可以創新雙方的溝通決策機制,如撤并兩個系統中功能相近的部門。
在政企關系方面,我國已經明確了政企分開的改革方向,否定了政府直接干預企業經營的模式,但政府與企業依然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善治視角下,政府必須服務于企業,政府應退出微觀經濟活動,主要從宏觀上引導企業發展。
在央地關系上,要明確中央與地方的權責,可以適當擴大縣級權力,如取消地級市,建立省直接管理縣的體制,這減少了行政層級,能夠促進各項政策的落實,提升行政效率與質量,降低行政成本。
善治中的“合作”理念,要求政府在管理創新中要處理好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因為社會上的非政府力量已經成為社會管理的主體之一。要進行合作施政,首先就是要擴大行政主體,如重視行業協會、社會中介組織在社會公共事務管理中的作用,政府可以吸納社會第三方組織來為社會大眾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這不僅能夠節約政府財政成本,還提升了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專業性,讓大眾享受高質量的公共服務,促進政社關系和諧,推動政府管理走向善治。
(作者單位:珠海廣播電視大學)
責編 /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