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西部產業結構趨同現象的改善有利。西部區域資源稟賦條件較中東部區域差、且差異性大,長期以來當地的產業未能從戰略、長遠的發展規劃出發,傳統產業發展中存在低水平重復選擇和盲目冒進的現象,這種狀況下產業趨同現象勢必衍生。西部在承接中東部產業轉移中,不僅可以在實現資源的替代,緩解西部產業發展中受資源束縛和依賴的窘境,有效緩解產業趨同現象,而且還能擴大西部現有不合理和小規模企業的企業和產業規模。
結論與認識
通過對區域外部作用的實現形式區際產業轉移的分析,探討整體經濟協調發展受區積極的域外部作用影響。以調整產業結構作為產業轉移的契機,以優化資源配置為目標,進而將中西部發展差距縮小,加快中西部經濟發展速度。
對于中東部區域產業起步早,經濟發達且產業規模龐大,在產業技術的日趨成熟與完善、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要加強市場營銷策略和手段,結合國內外可用的技術及工藝加大新產品的研發、設計和生產,加強產業的服務理念。對于后發的西部區域,要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引導和扶持產業轉移,促進產業轉移和聚集發展。首先,西部區域的政府要制定相應承接企業的扶持優惠政策,政府的強力推動、政策引導和扶持措施對加快欠發達區域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努力營造良好的產業轉移環境,從而吸引中東部向其進行產業轉移。其次,西部區域要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通訊、交通和能源等,為方便人員和物資的流動提供快捷的通道,為產業轉移的實現有效的推動。此外西部區域應大力發展包括教育在內的金融和信息等軟件產業,努力提高產業轉移的吸收和接納轉化能力,建立完善的高科技人才培養、信息平臺以及資金配套體系。
此外,無論是產業轉出地政府,還是產業承接地政府以及勞動力轉移地區都應該高度重視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在尊重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對產業做出合理規劃,通過扶持設立產業轉移園區,引導和推動產業和勞動力的轉移,提高產業的轉型升級水平和發揮聚集發展效應,以點帶面,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和勞動力的合理流動,最終促進經濟社會實現科學發展。同時,產業承接地區要根據地區產業的實際需要情況調整產業方向,實現西部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產業的升級改造,同時要采取嚴格的標準對轉移的產業規定類別。
(作者分別為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在站博士后)
【注釋】
①魏立強:《區際產業轉移技術溢出的空間效應研究》,西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②③④⑦常永智:《經濟區域競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
⑤⑥王影:“不同產業生命周期狀態下的企業專利策略探討”,《商業時代》,2011年第1期。
⑧林光旭:“基于地理梯度的自然類景觀資源分布規律”,《資源開發與市場》,2010年第4期。
⑨張超:“地理和稟賦的梯度變化與出口產業集聚的空間調整”,《財經研究》,2012年第9期。
⑩吳偉華:“反梯度轉移: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戰略選擇與實踐—以浙江省麗水市為例”,《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7期。
許樹輝,王利華:“區域產業轉移與欠發達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研究綜述”,《熱帶地理》,2015年第2期。
程李梅,莊晉財,李楚,陳聰:“產業鏈空間演化與西部承接產業轉移的“陷阱”突破”,《中國工業經濟》,2013年第8期。
張立榮:“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對策與建議—基于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調研的系統思考”,《人民論壇》,2011年第7期。
責編 /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