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風是更為復雜的系統工程,不能簡單套用改善官風的思維和手段,在發揮黨風政風引領作用、發揮領導干部帶頭示范作用的同時,必須回到群眾中去,激發廣大社會公眾更大積極性
改善官風和改善民風,做法有哪些區別和不同?我們結合專家學者此前在網絡上圍繞此問題提出的一些觀點,將其分別設置為獨立的選項,進而詢問受訪者對各選項的認同程度。調查發現,81.3%的受訪者認同“改善民風,不能簡單套用改善官風的思維和手段”。更進一步來看,74.4%的受訪者認同“改善官風強調紀律,改善民風強調自覺、寬容和成熟的社會心態”;72.9%的受訪者認同“改善官風強調全局、紀律、整齊劃一,改善民風要突出個性、特色、多姿多彩”;71.4%的受訪者認同“改善官風主要靠干部隊伍,改善民風更多要依靠社區鄉賢的參與和帶動”;另有69.9%的受訪者認同“改善官風更多依靠自上而下,改善民風更多要自下而上”。
北京大學李成言教授對此表示,八項規定的經驗與做法,為治理民風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但治理黨風與治理民風,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只有認清這種區別,才能拿出有效的方法,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政策與規矩。民風的形成,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幾千年的社會傳統習慣,被社會民眾傳承下來,其中的糟粕就為不良的民風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民風又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有什么環境就有什么民風。
采訪中不少干部群眾認為,要解決民風問題,首先是要認清社會民風問題的特點與現狀。民風具有社會性、廣泛性、民族風俗性、地域性、政治性等特性。這些特性告訴我們,它與黨風有很大的差異性。而公眾的選擇,也為引導民風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有價值的建議。
加強黨風民風之間的密切聯系、良性互動,以黨風建設成果推動社會道德風尚整體提升,需要抓住黨員干部個人、家庭、群體三條主線
黨風帶民風需要好家風,黨風促民風需要吹暖風。當問及“以優良的黨風促進民風的改善,可以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66.5%的受訪者認為要在“抓黨風建設的同時,全面激發干部的干事熱情”;64.1%的受訪者認為要“加強領導干部與社區群眾之間的融合與互動”;61.5%的受訪者認為要“加強對負面事件處理的通報”;55.2%的受訪者認為要“加強對正面典型的宣傳與推廣”;42.3%的受訪者認為要“將領導干部優良家風更加公開地展現給社會公眾”。可以看出,公眾仍希望干部在作風建設方面有更多突破。
而與公眾調查不同,在采訪干部過程中,怎么能更好地改善民風,干部提及最多的是“家風”。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領導干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這一重要講話旨在以領導干部良好的家風帶動向善向上的黨風民風,而這也在黨員干部中激起強烈共鳴。有干部指出,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黨風和民風有一個共同的連接點,就是家風。因此,重視家風是對黨風建設的方式創新,正合乎“黨風帶家風、家風促黨風”。改善黨風民風,應從“家”抓起,從“家風”改起。比如,有的地方開展了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用良好的黨風教育和影響家風,使家風成為改變民風黨風的利器。
綜合分析調查結果和社會各界感受、意見,我們認為,加強黨風民風之間的密切聯系、良性互動,以黨風建設成果推動社會道德風尚整體提升,需要抓住黨員干部個人、家庭、群體三條主線:
個人層面,突出標桿性人物的高尚品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偉大征程中,優秀黨員干部不斷涌現。應當樹立一批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標桿性人物,并加強宣傳推廣,以這些標桿性人物的信念、品格、風采感染和引領社會道德風尚提升。
家庭層面,突出表率性家庭的良好家風。黨員干部本身也是群眾的一員,黨員干部的家庭本身也是社區的有機組成部分。黨員干部通過向鄰里、社區和全社會更多展現良好家風,能夠起到表率性家庭的“樣板間”作用,在形式多樣的社區互動中帶動社會道德風尚提升。
群體層面,突出服務型政府的優秀作風。廣大黨員干部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骨干力量,黨員干部隊伍工作作風的改善,能夠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并在更加和諧、高效的政社互動中帶動社會道德風尚提升。
以優良黨風促進社會道德風尚建設的十條意見建議
在調查研究基礎上,我們總結歸納了以優良黨風促進社會道德風尚建設的十條主要意見建議:
第一,民心是勝敗的大前提,小節牽動著大問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八項規定之所以成功,首先是因為它深得民心。它對民風培育的啟示是:對民風培育要有信心,因為人心向善是社會主流。提升全社會的道德水平,建設人與人關系更加和諧的社會,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公款吃喝看似小事,實際上卻關乎黨心民心,關乎執政黨的生死存亡。要以小見大,讓人們接受“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要從細微處入手,要弘揚“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一中華傳統美德。
第二,中央領導同志身體力行使八項規定更具感召力。要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作風方面的帶動作用,以官德帶民德。官風與民風密切相連,因為在老百姓心目中,官員就應該是道德楷模或道德標桿。標桿的滑落往往會導致民風的下落,沒有清正的官德也很難有高尚的民德。它對民風培育的啟示是:正官德是促民德的基礎和必要條件,八項規定嚴格持續執行本身就是對民風培育的推動。要力戒雙重標準,以官風促民風,以官德帶民德。
第三,找準突破口是取勝的關鍵。八項規定以公款非法消費為突破口,取得重大成效。它對民風培育的啟示是:民風培育,不破不立。我們首先要梳理出破什么。從當前狀況看,一是要破造假,因為今天假貨已經無處不在;二是破偽善,因為偽善本質上是人格造假;三是破私心、破漠然之心,培育社會公德,增強凝聚力;四是破拉關系,反不正之風。這四方面更有諸多表現形式,將哪一種形式作為突破口,需要反復研究,慎之又慎。
第四,不戰則已,戰則必勝,持之以恒是勝利的時間保障。同以往一些規定不同,八項規定確實取得了重大成效。它對民風培育的啟示是:要考慮到老百姓的心態和接受程度。要制定分層措施,要根據不同年齡、不同社會群體的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對策。而一旦付諸實施,就要有打贏戰役的堅定決心。“反腐永遠在路上”的提法就體現了這方面的決心。決不能虎頭蛇尾,要同腐敗和不正之風比耐心,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第五,民風的形成是一種文化,要充分發揮社會民眾的智慧與優勢,黨風建設的經驗不能簡單直接地移植到民風培育中去。引導民風要尊重民間文化傳統。良好民風形成的重要環節是人民群眾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在引領過程中,黨的政策要符合民主、法治的要求,要在尊重、激勵、促進上下功夫,不搞“一刀切”和“劃線”,要鼓勵展示不同境界的民風,鼓勵良好民風文化的形成。民風要重培育。群眾不是政黨,不是政治組織,其松散的社會聯系方式決定了其風氣的發展是漸進、緩慢的過程,培育民風將是密切黨群關系的一個新思路。
第六,要在黨和政府的引導下,制定規范、嚴厲的鄉規民約,普遍建立社會誠信檔案制度。八項規定作為全黨上下共同遵守的規則,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目了然;與之相配套的還有多個細則,違背了怎么處理,要承擔什么責任、付出什么代價。所以效果就出來了。現在,可以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制定細則規范。細則挺在前面,將有力推進民風培育。應由黨組織發動、帶動社會團體、民間組織、村莊、街道、社區居民,商議制定出適合各自特點的諸如鄉規民約類的規則,實現每個社會最小細胞的成員都能夠做到自我約定、自我遵守、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對于群眾中不好的行為,要給予記錄、曝光,并施以必要的批評、約束或適當的懲戒。例如,對不文明游客要曝光,可考慮罰其在旅游景點當清潔工若干時間,要付雙倍的門票價格等;對于在飛機上無理取鬧的旅客,要在一定時間內限制其乘坐飛機等。
第七,要把民風培育作為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增強責任意識。落實八項規定是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組織全面從嚴治黨的一項重要工作,重視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所以效果明顯。這對于民風培育是一個極好的借鑒,各級黨組織要把社會建設中的民風培育作為己任,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從頂層設計上做出長遠部署,培育出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吻合的民風,這樣才會具有更好的社會發展環境。
第八,要大力借助榜樣的力量發出好聲音,擴大高風善舉正能量的影響力。近些年來,“感動中國”人物、道德模范、優秀共產黨員等評選的關注度和參與率不斷提升,這不僅說明了社會上的好人好事越來越多,而且彰顯了我們每一個人對真善美的認可與期待。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更是催人奮進的。因此,做好黨風促民風也要打好宣傳牌,不斷挖掘干部隊伍以及各行各業的優秀者,以他們的先進事跡、善意之舉、感人之處來形成民風培育的推動力和影響力。
第九,關注基層有益創新并進行推廣。四川自貢一社區成立的“道德銀行”,把居民在社區的優秀道德行為兌換成一定的積分,量化成“道德幣”存入個人賬戶,居民可以憑賬戶內的資產爭先評優、兌換獎品和換取服務。所謂“勉慕于仁義”,這種物質化的獎勵也許還不是最理想的激勵方式,但也未必不是一種可以嘗試的方式。我們需要通過不斷探索、不斷改進,讓激勵的方式更加契合人們內心的道德考量,以此正黨風、淳民風。
第十,為民服好務,提升黨風促民風的親和力。在黨風促民風的必答題中,必須緊扣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這個“關鍵閥”,既要正風肅紀、懲治腐敗、凈化政風,又要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解難事搭建平臺,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讓黨風促民風更有親和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如果我們的黨員干部都能讓老百姓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與喜得感不正是推動黨風促民風的一條“終南捷徑”嗎?
(本課題主要成員:賈立政、孫墨笛、王慧、欒大鵬)
責編/楊鵬峰 李金芳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