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圖片來源:路透/新華)
新華網北京5月11日電 題:日本經濟長期衰退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作者:東北師范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劉力臻
戰后70年,日本創造了令人炫目的長周期經濟繁榮,也經歷了耐人尋味的超長期經濟衰退。20世紀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以來,日本經濟始終陷于增長低迷的困境中。
是什么原因導致日本用1/4個世紀的時間來調整都走不出經濟衰退的陰影? 東北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劉力臻教授從政治經濟學角度從五個方面對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一)經濟衰退類型判斷失誤
泡沫經濟崩潰初期,日本社會對經濟快速復蘇普遍持相對樂觀態度。依據新自由主義的不干預理念,日本在靜候經濟的自動恢復,而對于此次泡沫經濟的危害性、經濟衰退的深刻性及技術創新周期的長期性等缺少準確判斷,對結構調整的難度缺乏充分的準備,錯過了泡沫經濟破滅初期的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機。
其后,隨著經濟的持續低迷,日本歷屆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綜合經濟對策,但主要是運用短期效應明顯的傳統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進行調節,缺少具有長期效應但需要持續努力的結構調整、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增長方式優化、經濟轉型等變革性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