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新思想 > 講話全文 > 正文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愛國主義的重要論述(2)

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今天我們講愛國主義,這個道理要經常講、反復講。”在當代中國,愛國是與愛黨和愛社會主義聯系在一起的,具有不可分割的統一性。

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是歷史地形成的。具體地說,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奮發圖強的進程中逐步形成起來并得到確立的。為了使中華民族擺脫被欺凌受屈辱的處境,無數仁人志士奮起抗爭,但一次次失敗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前仆后繼、頑強奮斗,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開展了社會主義建設,開辟和推進了社會主義改革,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變成日益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這個歷史過程中,黨、國家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命運的共同體,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得到集中體現。

  堅持愛國情懷、創新精神、世界眼光相結合,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突出特征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的突出特征,這一特征使得當代中國的愛國主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現實感。改革開放包括兩個方面,即改革與開放。前者體現的是一種改革創新的觀念和意識,后者體現的是一種對外開放的眼光和胸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強大精神動力。”改革創新是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特征,是鮮明的時代精神,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應有之義。在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化時代,沒有改革創新的觀念和意識,中華民族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愛國就將成為一句空話。

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已經把各國緊密地聯系起來。當今的中國也必須是開放的中國,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必須具有世界眼光和博大胸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的命運緊密相關。我們要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擴大對外開放結合進來,尊重各國的歷史特點、文化傳統,尊重各國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善于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增強中華文明生機活力。我們要積極倡導求同存異、交流互鑒,促進不同國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鑒、共同進步,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這就告訴我們: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是具有世界眼光和國際胸襟的愛國主義,它與狹隘的民族主義毫無共同之處。

  堅持知國之理、愛國之情、報國之行相貫通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具體要求

從理論上講,愛國主義作為一種“主義”,具有一定抽象性,是對社會生活中千千萬萬愛國現象的高度概括,具有自身的理論完整性和學理支撐。但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它必然要落實到每個具體的人身上,體現在每個愛國者的認知、情感和意志行為中。

愛國首先表現為一種感情,愛國主義教育首先要涵養和增強人們的愛國之情。這種情感的產生具有一定的自發性。人們往往是從愛家鄉,愛家鄉的父老鄉親開始,逐步擴大到愛整個國家。盡管自發的愛國之情非常珍貴,但不應只停留在這一階段,而要達到成熟的自覺,把深厚的感情建立在深刻的認識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在《知之深愛之切》一文中,談到自己的故鄉之情時指出,“要熱愛自己的家鄉,首先要了解家鄉。深厚的感情必須以深刻的認識做基礎。唯有對家鄉知之甚深,才能愛之愈切。”對家鄉是如此,對整個國家更是如此。因此,愛國與知國聯系在一起,愛國主義感情要建立在對國家的深刻認識基礎之上,實現愛國之情與知國之理相貫通。

愛國既不能只停留在認識上,也不能只停留在感情上,必須轉化為行動的意志和實踐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讓廣大青少年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愛國主義從自發情感轉化為自覺行為,離不開愛國主義教育的引導和涵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恒主題。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做到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動傳播愛國主義精神,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讓愛國主義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劉建軍,作者系教育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光菊]
標簽: 習近平   愛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