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科技創新能力是企業的發展能力、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的核心,是企業綜合實力的支撐。習近平指出:“從全球范圍看,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要引導我國企業不斷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著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產品,實現企業發展由單純的技術引進、加工組裝向自主創新、自主制造轉變。習近平指出:“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我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這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個頭的‘阿喀琉斯之踵’。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競爭,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不可能實現轉換,我們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就會處于下風。”
圖為:2014年6月9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三、人民生活賴之以好
科技改善生活,科技改變你我。回顧人類文明史,人類的生存狀態與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密切相關,而生產力發展水平主要取決于科技發展水平。科技創新驅動著歷史車輪不斷前進,加速人類的發展進程,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源泉,推動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從游牧文明走向農業文明,從工業文明走向信息化時代。習近平指出:“農業科技、人口健康、資源環境、公共安全、防災減災等領域工程科技發展,大幅度提高了13億多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使中國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依靠科技創新滿足人民生活新需求。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對生活的新需求也日益增多,現有的產品必然不能滿足人民新生活的需要。只有通過持續的科技創新,根據新需求,產出新產品,才能不斷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需要。習近平指出:“要深入研究和解決經濟和產業發展亟需的科技問題,圍繞促進轉方式調結構、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等方面需求,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產業和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依靠科技創新不斷改善人民生活環境。科技創新為人民生活提供越來越美的綠色環境、生態環境。人類進步越快,對生活環境和自然環境的要求越高,而改善環境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創造綠色發展模式,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方式。習近平指出:“必須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加快發展綠色產業,形成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必須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力戒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
依靠科技創新改善人民生活質量。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我國13億多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日益上升,但是,提高這么多人口的生活質量,依靠傳統的生產方式是不可能的。改善人民生活、增強人民體質、提高人民素質都必須依靠科技創新。要在人民生活急需的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藥品安全、治理環境污染等方面集中開展科技創新,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給,讓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環境、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更放心的食品藥品。要依靠科技創新建設低成本、廣覆蓋、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體系,實現醫療和教育等優質資源普惠共享。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大力發展科技事業,通過科技進步和創新,使人們在持續的天工開物中更好掌握科技知識和技能,讓科技為人類造福。”
科技是實現強國夢的翅膀,承載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靈心勝造物,巧手奪天功。心靈手巧、最富創新稟賦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夠在今天這場世界科技創新競賽中獲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