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互聯網發展中,數據爭奪以更加復雜多樣的形式展開,爭奪強度也日益激烈。對隱私和個人數據所具有的確保和促進個人享有尊嚴之價值的強調,是在新一輪的數據爭奪戰當中應當考慮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數據爭奪 互聯網發展 個人隱私 【中圖分類號】TP393.4 【文獻標識碼】A
當前,無論是國與國之間的數據爭奪,還是國家與企業之間的數據爭奪,以及國家與地區之間的數據爭奪,都會以更加復雜和更加多樣化的形式展開,爭奪的強度也會變得越來越激烈。
在國家和地區的數據爭奪方面,以美國和歐盟之間的數據爭奪為例,歐盟在技術層面和物理層面與美國相比完全處于下風。因此,歐盟采取了一系列的變被動為主動的措施,包括在實踐中先后多次對美國的互聯網企業進行反壟斷和其他方面的調查,美國的微軟公司、谷歌公司和雅虎公司等,都先后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2016年4月份公布實施的歐盟數據保護一般規定,則是歐盟與美國進行數據爭奪而采取的最為綜合的戰略設計。在歐盟已經失去互聯網產業和沒有大的互聯網公司的情況下,其立足于對本地區居民在使用互聯網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而享有的基本權利,以及對一些新的權利形式的設定,比如被遺忘權、數據可攜帶權等,為美國公司使用歐盟地區用戶產生的數據設定了嚴格的法律程序。可以預見的是,歐盟保護個人數據一般規定的實施和該規定在歐盟成員國的本土化,將引發更多歐盟和美國之前在數據方面的爭端。
不僅在美國,在歐洲也出現了愈演愈烈的政府與企業爭取數據控制權的態勢。政府一方面以反恐等所謂“明顯而緊迫的威脅”為由擴大政府在讀取企業掌握的數據方面的權限;另一方面,企業,尤其是在實踐中會產生大量數據并且依賴數據來提供服務的企業,也都在無法改變政府變得越來越強勢的情況下,像蘋果公司那樣,采用更加隱蔽、更加巧妙的方式,借助自己在技術方面的優勢和普通用戶對隱私的關切,重新設計自己的數據戰略,以避免政府隨意向自己索要企業掌握的數據,避免將自己的數據地盤拱手讓給政府,尤其是政府的執法和安全部門,力圖使自己在這一場地數據爭奪戰中,占得盡可能多的上風。
這場爭奪并不太容易分出勝負,但從長遠看,企業會獲得更多道義上的支持。目前,除了歐盟在謀求全球數據利益方面嚴格立足于對個人尊嚴的保護,并將個人相關的數據作為個人的私產來嚴格保護以外,聯合國人權委員會 與大量的非政府組織也對政府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和大數據對個人、群體實施的定向和非定向監控,以及立足于這種監控之上的相關措施的采取,表示出來強烈的關注和反對,并旗幟鮮明地指出,個體以匿名或者加密的方式來使用互聯網,或者個體通過其他方式來隱匿自己在使用互聯網過程中身份信息的泄露,只要不是出于實施刑事犯罪和其他違法目的,都應當是個體享有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各國政府不僅不應當限制或禁止個體以匿名和加密的方式使用互聯網,還應當積極為個體以匿名和加密的方式使用互聯網創造各種各樣的條件 。
成千上萬的互聯網用戶對隱私和個人數據完全的基本訴求,以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為代表的國際人權組織,以及大量的非政府組織站在人權這個道德制高點上,對隱私和個人數據所具有的確保和促進個人享有尊嚴之價值的強調,使得在新一輪的數據爭奪戰當中,政府尤其是政府執法機構想要獲取更多數據掌控權的努力不斷受挫。但另一方面,政府尤其是享有執法職能的政府部門,又面臨著越來越重的反恐和偵破刑事犯罪等方面的壓力,促使政府部門開動更大的馬力來通過立法或者其他方式,為自己獲取掌控在互聯網企業和其他企業的數據找到正當性,這將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博弈過程。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教授,網絡法與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
責編/申唯佳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