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探索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城市發展與管理模式

核心提示: 主旨演講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 丁元竹

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強調,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務這個重點,徹底改變粗放型管理方式,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他要求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從以人為本、共建共享的理念出發,從管理和服務入手,著眼于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建立和完善精細化的城市管理模式。

中國城鎮化的癥結是人口的合理布局問題

關于城鄉關系的問題,不是近三十幾年的問題,我覺得是百年的命題。我記得社會學家費孝通提出了一個觀點,這個觀點代表當時的政府、社會、學界對中國城鄉發展道路和城鄉發展模式的共同認識:第一,城和鄉是相克的還是相容的,這是百年的命題;第二,中國城鄉的問題,說到底是人多、地域不平衡的問題。1978年我們啟動改革開放的時候,人口是9億多,到了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已經是13億人,我們的人口增加了4億?,F在美國人口3億多,加拿大3千多萬,這兩個國家的面積都比我們大。就是說,人口規模的快速增長,對于我們城鎮化的建設、城市的布局有很深刻的影響,認識中國城鎮化的癥結不能離開人口。中國城鎮化真正的問題、癥結是人口的合理布局問題。

如何做好人口的合理布局是我們發展的大問題。美國也好,歐洲也好,都是通過市場經濟和比較自然的工業化過程和市場化過程,人口慢慢集中而形成的結構。前蘇聯在1985年啟動改革的時候,已經完成了城鎮化,所以不存在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的城市化問題。經過38年的改革和開放,我國城鎮化率已經由1978年的17.92%提升到2015年的56.10%(截止到2015年底,我國大陸總人口13746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7116萬人,占總人口的56.10%)。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過程中,城鎮化過程中的體制機制、公共服務等問題日益凸顯。

我國城鎮化過程中遇到的幾個突出問題

中國在38年的城鎮化過程中,存在哪些管理的問題?我歸結了三個方面。一是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們把城市的開發認為是產業布局,認為是基礎設施建設,認為是土地開發、房地產開發的過程,這對當前城市建設帶來了很多的問題。1990年到2010年,盡管我國城鎮建成區面積從12252.9平方公里擴大到40533.8平方公里,但是,大部分城市的設施、街道、街區空曠地段以及街區公園、社區服務中心并沒有與居民的日常生活融合起來,甚至脫離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變成了一片片缺乏活力的建筑群。許多新建小區缺乏學校、醫院等居民必需的公共服務,加劇了社區的單調、風險和空蕩的感覺。二是我們長期對城市缺少認識,導致了我們城市發展亂鋪攤子,缺少對人民的關注。三是沒有處理好小汽車發展與整個城市交通的關系。美國20世紀20年代在小汽車普及的同時,人口隨之向郊區發展,而我們小汽車的發展沒有改變人口的空間布局,公共服務的布局也沒有改變。2015年底,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17228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955萬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14399萬輛,較2014年增長14.4%。與1978年的不足百萬輛客運汽車比較,短短38年,我國的民用汽車增加了17000多萬輛。以汽車為基礎的生活方式的應有優勢是時間和空間,目前來看,發展小汽車沒有實現這樣的目標,恰恰相反,它給居民出行和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這些是我們在城鎮化中遇到的幾個突出問題。

我們在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要有一個新的認識,不是某一個地區的城鎮化率越高越好,一定要根據這個地區的人口布局、人口規模、環境容量、產業布局看城鎮化的水平。一些國家的城鎮化水平很高,美國82%,英國也有80%。美國東部和西部城鎮化率比較高,主要是從紐約到波士頓,從芝加哥到匹茲堡,再就是從舊金山到洛杉磯,這三個經濟帶聚集了美國生產力的70%。我國跟美國不一樣,美國3億多人,我們是13億人,美國人口相對比我們容易布局,我國人口主要是布局在東部,結構是不一樣的。

城市建設的目標是讓老百姓滿意,促進當地發展

在中國如何建設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城市發展我有六點看法。

第一,我國城市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城市人口、就業人口占比都在不斷提高。在這樣一個新的階段,國家治理如何探索城市自身的建設、城市內部的管理和整個城市在國家的布局,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第二,要把城市建設好,鼓勵和支持開發商由原來過多的關注房地產開發轉向對社區建設的深度體制機制的研究建設。瓊海在村鎮建設方面的探索是一個很好的嘗試。最近我到上海調研,上海一家民營公司在積極地接手上海一些社區的物業管理。這家民營公司發展到一萬多人接手物業建設,同時跟社區居委會有機結合起來,提升社區的生活品質、生活質量,這是一個新的趨勢。房地產企業轉向社區發展和社區建設,這是新時期房地產業一個新的方向。

第三,努力建設城鄉一體化的格局,實現人口的合理布局。如何把城市建設和人口布局有機地結合起來,各地的情況不一樣,要探索各地的發展道路,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

第四,把新技術和城市發展、城市布局有機結合起來。前兩天,有一個專家提到一個設想,大約2年以后,無人駕駛車可能像現在的“滴滴打車”一樣介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從北京的發展來看,可能有兩百萬輛的小汽車可以滿足出行,所以,在城市規劃中,把這些東西引入到城市建設中,使得我們智慧城市的建設、交通規劃更能夠跟居民的需求、現代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我覺得這是一個讓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探索。

第五,要鼓勵和支持像瓊海這樣的地區,從本地實際出發,探索符合本地實際、滿足本地群眾需求的方向。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到了“分享型”,這個“分享型”在一定程度上可理解為讓外地人來分享城市環境,分享這個城市的美好。如何讓分享型經濟理念在城市建設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推動城市現代化和城市更加美好,這也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事?,F在分享型經濟發展是比較好的、比較成功的。我一直在想,如何通過分享型經濟、互聯網經濟盤活現在的房地產,盤活居民的生活,這是值得我們在推進田園城市建設中研究的領域。

第六,城市建設的目標是能夠讓老百姓滿意,促進當地的發展。這是一個重要的觀念。如果每個地方的官員都盯著本地人民的需求、本地人民滿意不滿意、本地人民的富裕和本地人的實際,探索本地的經濟發展,中國的城鎮化一定會充滿活力,而且符合中國國情,一定是大有希望的,謝謝大家!

責編/潘麗莉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張寒]
標簽: 舒心   城市發展   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