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成果首發 > 正文

城鄉一體化發展:面向未來的國家戰略(3)

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報告: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健全國家宏觀調控,完善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深化農村改革,完善農村經濟體制。完善農村土地制度。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農產品市場和對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深化農村稅費改革。改善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環境。完善市場體系,規范市場秩序。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市場。大力發展資本和其他要素市場。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2004年中央1號文件: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推進鄉鎮企業改革和調整。大力發展農村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繁榮小城鎮經濟。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增加外出務工收入。保障進城就業農民的合法權益。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繼續增加財政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投入。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2005年中央1號文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發展環境。加大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農產品流通和檢驗檢測設施建設。加強農業發展的綜合配套體系建設。改革和完善農村投融資體制,健全農業投入機制。完善農業投資管理體制。加快農村小型基礎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和創新。

2006年中央1號文件: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健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體制保障。進一步深化以農村稅費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改革。統籌推進農村其他改革。

2007年中央1號文件: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發達的物流產業和完善的市場體系,是現代農業的重要保障。必須強化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培育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流通主體,構建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設農產品流通設施和發展新型流通業態。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市場服務。加強農產品進出口調控。積極發展多元化市場流通主體。

2008年中央1號文件:逐步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必須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提高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水平。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增強農村基本醫療服務能力。穩定農村低生育水平。繁榮農村公共文化。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交通。繼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2008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報告:中國從總體上已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要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盡快在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一體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融合。統籌土地利用和城鄉規劃,合理安排市縣域城鎮建設、農田保護、產業聚集、村落分布、生態涵養等空間布局。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發展農村服務業和鄉鎮企業,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全面提高財政保障農村公共事業水平,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制度。統籌城鄉勞動就業,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引導農民有序外出就業,鼓勵農民就近轉移就業,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加強農民工權益保護,逐步實現農民工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住房租購等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改善農民工勞動條件,保障生產安全,擴大農民工工傷、醫療、養老保險覆蓋面,盡快制定和實施農民工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統籌城鄉社會管理,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條件,使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推動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體制創新。擴大縣域發展自主權,增加對縣的一般性轉移支付、促進財力與事權相匹配,增強縣域經濟活力和實力。推進省直接管理縣(市)財政體制改革,優先將農業大縣納入改革范圍。有條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的體制。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發揮好大中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依法賦予經濟發展快、人口吸納能力強的小城鎮相應行政管理權限,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互促共進機制。積極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

資料來源:根據有關文件報告整理

上一頁 1 2345678下一頁
[責任編輯:樊保玲]
標簽: 城鄉   一體化   戰略   國家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