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拉美的合作既是機遇,又存在各種風險。中國的“拉美大國外交”具有全球化戰略和視野,不再以意識形態為主要考量,而是以經濟合作為核心,優先確認合作國家。
21世紀以來,拉美新興大國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在新的國際形勢下適時調整外交戰略,削減本國不穩定政治因素,利用其相對穩定的經濟條件和20國集團成員的身份,積極參與國際多邊事務,特別是在國際經濟治理舞臺上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成為新興國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⑩巴西的全球戰略目標明確,力爭成為世界事務決策的主角,在謀求世界大國地位的同時,全面參與拉美地區乃至其他地區和世界事務。墨西哥和阿根廷則致力于提高國際地位,有選擇性地參與國際事務,盡其所能調解本地區國家爭端,但不主張介入世界其他地區國際爭端的調解。此外,墨西哥積極謀求在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主導角色,首倡并推動拉美及加勒比國家聯盟的建立。而巴西、阿根廷則把主要精力放在南美地區,更加重視南美國家聯盟和南美地區的一體化。?拉美大國也對中國有所期待:或希望借鑒中國的發展模式,實現經濟的發展與國家穩定;或希望中國加強對拉貿易和投資,幫助拉美國家擺脫對美國的政治影響與經濟依賴;或希望加強與中國在全球戰略層面的全方位合作,提升自身國際地位。加強與中國的伙伴關系也符合拉美大國增強外交獨立性,乃至“對沖美國在該地區的主導權”等新的地緣政治利益考量。
由此可見,拉美大國是中國在拉美立穩腳跟的關鍵,也是中國實現與拉美整體外交的突破口,同時也符合中拉雙方的共同利益訴求。
穩定與中國的重點領域合作,筑構中拉經濟外交格局。中拉外交關系的穩定離不開中拉經濟合作的堅實基礎。從實踐角度來說,國際關系總是從雙邊和多邊經濟問題逐步展開的。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經濟因素儼然已成為主導大國關系走向的突出因素。總體而言,經濟外交實際上是中拉總體外交的實質性領域。?而中拉經濟外交的重要內容就是與中國具有共同利益的拉美大國建立起可持續性發展的經濟合作體系。
當前,全球經濟不景氣使拉美經濟風險進一步增加,國家收入負增長趨勢明顯,公共財政壓力不斷增加。長期高度依賴初級產品出口與外國資本讓拉美地區經濟充滿不確定性。對拉美而言,中國的經濟外交具有很大吸引力。中拉經濟合作對拉美經濟增長的積極貢獻不容忽視。據聯合國拉美經委會測算,中國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將拉動拉美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拉美初級產品、原材料與礦產資源具有巨大需求。特別是能源和資源領域的合作,有力地促成中國和拉美地區的實質性交往。中國是石油消費大國,以石油為代表的能源合作始終是中拉合作最強勁的動力之一。擁有巨大資源儲量和產能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內瑞拉、智利與秘魯等“拉美六國”則成為中國對外經濟外交的首要目標。據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US EIA)統計,2014年拉美主要石油生產大國委內瑞拉石油日產量250萬桶,墨西哥日產量245萬桶,巴西日產量225萬桶,阿根廷日產量53.2萬桶,秘魯日產量6.9萬桶。“拉美六國”年石油產量占拉美地區石油年產量近百分之八十。?與這六國建立起穩定的能源合作框架,對于中拉雙方都具有實實在在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