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學界熱點 > 正文

平言:中國是全球經濟的“穩定器”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5月份國民經濟數據,“穩”和“進”仍是兩個關鍵詞。

從5月份數據看,經濟增長之穩,主要表現在工業生產、服務業發展、市場銷售、就業和物價等5個方面;經濟轉型之進,突出反映在產業結構、消費升級和新動能聚集等三大領域。穩中有進,進中求穩,是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征。

從國際反應看,盡管仍有一些人士或研究機構忽視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迫切之需,片面夸大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但世界銀行本月初發表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仍維持對中國經濟今明兩年的增速預期不變,分別為6.7%和6.5%。經濟學家認為,在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的穩健運行對世界尤顯重要。

基于國內外兩方面的信息,我們有理由做出這樣的判斷,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的運行態勢,不僅有助于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預期目標,而且還將發揮全球經濟“穩定器”的重要作用。

但在經濟形勢總體平穩的情況下,經濟運行企穩的基礎還不牢固,轉型升級的任務仍然繁重。今年1月至5月,工業投資增長5.4%,增速比1月至4月回落1.5個百分點;分所有制看,民間投資增長3.9%,回落1.3個百分點。由于工業投資、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分別超過40%和60%,其增速明顯放緩意味著新舊動能轉換仍在持續,經濟內生動力亟待加強。

近年來,由于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下滑,尤其是產能過剩行業利潤增速大幅下降,抑制了工業擴大投資的意愿。與此同時,又有一部分領域對民間資本在準入上放開得不夠,還存在不少“彈簧門”“玻璃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民間投資的增長。從全球范圍看,世界經濟增長低于預期,國際貿易態勢低迷,各經濟體分化明顯、政策步調不一。總之,不確定因素較多、外部經濟壓力較大,這些都是我們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面臨的現實難題。

綜合分析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各種有利和不利因素,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發展中既有周期性問題,也有總量性和結構性問題,尤以結構性矛盾最為突出,而且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為此,中央反復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三去一降一補”。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中國經濟的平穩持續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從今年前5個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看,去產能,5月份原煤產量下降15.5%,5月末規模以上原煤生產企業庫存同比下降6%;去庫存,4月末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下降了1.2%,為2010年以來第一次負增長;降成本,隨著全面實行營改增,有關部門預計,此項改革今年將為企業降低成本6000億元左右。

種種跡象表明,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中國經濟下一階段依然會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穩定器”。這不是盲目樂觀的自我判斷,而是國際有識之士的基本共識。日前,渣打銀行集團首席執行官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時稱,中國面臨艱巨的短期挑戰,經濟中存在諸多風險,但這些風險是可控的,中國政府有能力、也有資源應對挑戰,實現經濟增長目標和經濟轉型。

我們相信,只要堅定必勝信念,以深化改革的實際行動,不斷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中國經濟必將對世界經濟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

[責任編輯:孫易恒]
標簽: 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