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 管濤
低收入人群的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對資產價格的敏感性較弱,他們難以通過風險資產配置來提高收入。所以,前期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對有錢人更加有利,進一步擴大了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的社會收入分配差距,抑制了消費增長。
負利率可能會成為窮人的災難
本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在美聯儲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步伐的背景下,已先后有歐元區(2014年6月)、日本(2016年2月)、瑞士(2015年1月)、瑞典(2015年2月)、丹麥(2012年7月)等五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開始實施負利率政策操作。其中,除丹麥和瑞士央行主要是為阻止本幣對外升值外,其他三家中央銀行則主要是為了支持實現預期的通貨膨脹目標。
尤其是世界兩大主要央行——歐洲中央銀行和日本銀行的貨幣政策在量化寬松之后,最終走到負利率,是黔驢技窮還是絕處逢生,舉世矚目。從理論上講,實施負利率,有助于突破貨幣政策的零利率下限約束,走出所謂“流動性陷阱”;有助于順應潛在經濟增長下降、自然利率下行的趨勢,進一步實施經濟刺激。然而,負利率真的能夠突破貨幣政策的天花板嗎?
1、從貨幣政策功能看:負利率對通縮效果有限
根據貨幣中性理論,貨幣供給的增長將導致價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長,對于實際產出水平沒有產生影響。這里,如果將實際產出水平理解為潛在經濟增長,而不是剔除物價因素(GDP平減指數)后的實際經濟增長,那么,貨幣政策只能影響名義經濟增長,而無法改變潛在經濟增長。從這個意義上講,貨幣政策不宜過度使用。
當前,有關經濟體面臨的通貨緊縮威脅,是長期的結構性問題而非臨時的流動性問題。低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可能對于因貨幣緊縮、資產負債表衰退引起的通貨緊縮是有幫助的,但對于因為生產能力過剩、人口老齡化等結構性問題導致的通貨緊縮卻幫助較小。
2、從傳導渠道看:負利率難以傳導至實體經濟
理論上講,負利率政策的傳導渠道包括信用渠道、資產價格渠道、資產組合渠道、再通脹渠道和匯率渠道等。然而,非常規貨幣政策通常是從低利率、零利率、量化寬松起步的,負利率所發揮作用的上述渠道在前期效果都已基本顯現,負利率政策在邊際上會有多大的刺激作用值得商榷。
首先來看信用渠道。負利率政策的本意是壓低市場利率,進一步刺激企業借貸、銀行放貸。然而,負利率是否能夠幫助相關經濟體擺脫流動性陷阱卻是有疑問的。一方面,從資金需求方看,由于之前已經實行了量化寬松,在市場利率較低的情況下,實行負利率政策,邊際利率成本的降低是有限的。除非實行負利率的幅度比較大,才可能有比較明顯的改善作用。另一方面,從資金供給方看,在通縮環境下,社會缺少投資機會,邊際上銀行不一定會為了減少利率損失而大舉擴張放貸規模。甚至由于負利率引發資金以負成本流轉, 為減輕利率波動對資產負債表的沖擊,銀行有可能減少長期放貸, 增加短期貸款, 同時把現金投入到更長期的國債上, 這實際上這就等同于銀行在囤積現金等價物。
其次來看資產價格渠道。負利率政策的本意是壓低中長期利率,刺激資產價格上漲,產生正財富效應,進而鼓勵社會投資和消費。然而,這些事情在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時期基本都已經實現了,負利率進一步刺激資產價格的作用有限。現在,日本股市確實比2013年有所上漲,但股市的大部分上漲都是在量化質化寬松期間實現的,而不是在實行負利率之后。宣布實行負利率政策以后,由于各種原因,日本股市反而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調。
而且,因為低收入人群的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對資產價格的敏感性較弱,他們難以通過風險資產配置來提高收入。所以,前期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對有錢人更加有利,進一步擴大了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的社會收入分配差距,抑制了消費增長。有理由相信,即使進一步實行負利率政策,低收入人群也不敢進行高風險投資。如果銀行再對其存款倒收息的話,那么對于這些低收入人群來講,是對其資產的進一步剝奪。
第三來看資產組合渠道。負利率政策的本意是通過壓低利率,進一步鼓勵市場配置高風險資產。然而,這些目標在量化寬松時代已經實現,目前全球已經處于低利率、寬流動性、低市場波動率和高風險偏好時期,反映市場風險偏好的VIX指數長期處于20以下的水平,負利率對于進一步提高市場風險偏好的作用有限。
第四來看再通脹渠道。負利率政策的本意是制造通脹預期。然而,由于“貨幣幻覺”的存在,名義利率為正是非常重要的市場紀律。有違常理的負利率政策,有可能被市場理解為是政府前期刺激政策的失敗,這會加劇市場悲觀預期,進一步抑制社會投資和消費。即便負利率政策能夠發揮預想中的作用,可能也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如果負利率政策卻是能夠擴大投資,這會進一步增加供給,加劇產能過剩的矛盾,抑制物價上行;如果負利率不能發揮正財富效應的話,反而是進一步對低收入人群進行資產剝奪,有可能進一步抑制當期消費需求。
最后來看匯率渠道。負利率政策的本意是通過壓低本幣利率,擴大本外幣負利率,推動本幣匯率貶值,進而擴大出口、刺激經濟。然而,這些事情也基本在量化寬松時期實現了,利差對匯率走勢的影響弱化。最近由于市場避險動機,日元成為新興全球避險貨幣,在2016年2月實行負利率政策后,日元不僅沒有貶值,相反上半年還升值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