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布局”一詞,是指對事物的全面規劃和安排。全球戰略布局,即指基于實現其全球戰略目標之目的,對自己所主導、控制和影響的所有戰略要素的規劃、部署和配置。因此,對美國全球戰略布局的觀察,應分析美國為實現其世界領導地位目標所依賴的戰略要素在全球的規劃和安排。從美國稱霸世界的格局和途徑看,這些戰略要素是力量、制度和價值觀。力量是器物、能力,是物質因素;制度是規范、法則,是體制因素;價值觀是理念、意識,是精神因素。美國尋求的是力量霸權、制度霸權和價值觀霸權,三者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維一體。力量霸權是基礎,屬底層霸權,服務于制度霸權和價值觀霸權;制度霸權屬中層霸權,是力量霸權和價值觀霸權綜合作用的產物;而價值觀霸權則屬高層霸權,是霸權的最高境界。美國是通過力量鉗制、制度約束和理念影響這種“三位一體”戰略,實現塑造、領導世界和維護國家利益的。 戰略力量布局 戰略力量是戰略的物質基礎和支柱,它是以國家經濟和科技實力為依托,以軍事實力為核心的國家力量的主要體現。軍事力量與戰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是戰略的基本要素。軍事力量既是確立戰略的重要物質基礎,又是實行戰略的主要工具:戰略既決定著軍事力量建設與運用的性質和方向,又主要依靠軍事力量具體貫徹實施。我們考察美國的戰略力量布局,主要分析美國的軍事戰略布局。
安全格局和威脅來源是美國軍事力量建設和部署的出發點。雖然美國在近年來出臺的多個國家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包括恐怖主義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多極化趨勢對美國造成的沖擊和“失敗國家”造成的全球性問題等多個威脅來源,但其或明或暗所指的少數大國對其主導的地區和全球安全和秩序的挑戰,則是其主要戰略安全關切。《2015年美國國家軍事戰略》報告提出,“少數國家尋求修正國際秩序的某些重要方面,威脅了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其中,俄羅斯不斷顯示出不尊重鄰國主權、意圖使用武力實現目標的跡象,破壞了區域安全”,“中國的行為在亞太制造了緊張”,“中國的崛起和俄羅斯的侵略”左右著未來大國關系,“美國與某一大國卷入國家間戰爭的可能性雖仍較低但有增加的趨勢”。從近年來美國各種國家報告和國會質詢所反映的美國認知和定位看,恐怖主義是其直接威脅,俄羅斯是其現實威脅,中國是其戰略威脅。
《2015年美國國家軍事戰略》提出了三個國家軍事目標:一是懾止、拒止和戰勝國家對手,即懾止對手對美國和盟國的進攻,拒止對手達成軍事目的,在所有領域投送力量打贏國家間的戰爭,決定性地擊敗對手;二是破壞、削弱和擊敗暴力極端主義組織,即對暴力極端主義組織網絡實施打擊,擊敗多個地域的暴力極端主義組織;三是強化美國的全球聯盟和伙伴網絡,即維護和鞏固聯盟,拓展伙伴關系。在軍事力量運用上,提出的優先任務包括:保持安全可靠和有效可信的核威懾,實施國土軍事防御,打敗敵人,保持維護穩定的全球存在,打擊恐怖主義,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拒止敵人達成目標,應對危機,開展軍事和安全合作等。
美國將軍事力量視為捍衛美國國家安全與世界領導地位的支柱,認為如果正確使用武力,美國的安全和領導地位均會得到加強,從而促使美國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美國根據世界形勢的發展和國際戰略格局的變化,以其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后盾,適時調整其軍事戰略并采取相應措施,始終保持著世界上唯一能夠發動和維持遠距離、大規模軍事行動的能力,保持著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或集團難以與之匹敵的軍事優勢,并構建了世界上唯一遍布全球戰略要地的軍事聯盟網絡。
基于保障本國及盟友安全和軍事上控制全球的軍事戰略之目的,美國將全球分為六個戰區,分別為北方戰區、南方戰區、太平洋戰區、歐洲戰區、中央戰區、非洲戰區。北方戰區司令部,總部設在科羅拉多州,戰區覆蓋北美洲(包括美國本土)和加勒比海;南方戰區司令部,總部設在邁阿密,戰區覆蓋中美洲和南美洲;太平洋戰區司令部,總部設在夏威夷,戰區覆蓋整個太平洋以及大部分印度洋,陸地包括東亞、東南亞、南亞大部、大洋洲、南極、俄羅斯中部與遠東地區及部分非洲地區;歐洲戰區司令部,總部設在德國斯圖加特,戰區覆蓋整個歐洲(包括以色列、黎巴嫩、土耳其)和俄羅斯的歐洲地區,海域包括大西洋和地中海;中央戰區司令部,總部設在佛羅里達州,戰區覆蓋中東(不包括以色列、黎巴嫩、土耳其),中亞,東北非洲(非洲之角),海域包括北部印度洋和波斯灣;非洲戰區司令部,總部設在德國的斯圖加特,戰區覆蓋整個非洲大陸。美國軍事戰區幾乎覆蓋了全球陸域和海域,保持著控制全球所有戰略要地、要沖的態勢,保證了美軍可在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進行一場大規模戰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