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產業園區是文化相關產業在空間上的一種集聚現象,其地緣集聚效應表現在能夠提升經濟效益,形成完整的文化產業鏈,促進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河北省有優越的區位地理優勢,穩定的經濟基礎,通過必要的手段引導文化產業集聚,是實現文化產業園區良性發展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文化產業 產業集聚 集聚效應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識碼】A
文化產業是世界上很多國家經濟發展的全新增長點,對于提升國際競爭力、民族軟實力有積極作用,被稱作21世紀的“朝陽產業”。近年來,我國的產業發展方式與組織機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也促進了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在全國文化產業崛起的背景下,河北省于2010年出臺了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五年規劃,并審核通過多個文化產業園區建設項目,以促進本省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河北文化產業的總體發展態勢良好,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30%左右,涵蓋門類齊全,并逐漸朝著規模化的方向發展。然而,河北文化產業園區的集聚程度較低,競爭力薄弱,存在人才引進機制不完善、重復建設等問題,應利用自身優勢大力促進產業集群化,加快文化產業的發展步伐。
河北省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河北省具備豐富的文化資源,有環渤海經濟圈的獨特地理優勢,是燕趙文化與齊魯文化的重要交匯地。同時,河北省借助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將扁鵲文化產業園區等確定為30個首批重大文化產業建設項目,并制定了一系列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方針政策,為河北省文化產業園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河北省在2010年制定的文化產業相關發展規劃中明確規定了文化產業的類別,提出將旅游、傳媒、文化產品營銷、娛樂匯演、出版發行等作為重點發展的八大行業。同時河北省確定了文化產業的總體發展目標,即努力在全省范圍內形成人才集聚、特色鮮明、創新環境好、文化品位高的全新格局。河北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將進一步促進該省形成具有河北特色的文化產業鏈,并通過文化支撐提升本省的整體經濟實力,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參見表1)。
河北省重點發展的文化產業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現代科技與傳統技術相結合的文化產業,如出版印刷及相關產品的銷售等。文化產業在迅速發展過程中,要想提高出版物等文化產品的質量,就需要充分應用現代科技,吸納一批懂印刷技術與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目前,河北省在這類產業的發展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并且逐漸形成了圖書音像產業集群,吸納了大批新型出版人才。第二類,借助現代科技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如動漫游戲、影視傳媒等。這類行業的從業者多為年輕人,更加注重創新與宣揚個性。研究表明,河北省文化產業中年齡在20~26歲之間的從業者約占到75%的比例,而30歲以上的從業者不足8%。第三類,借助現代媒介推廣的文化產業,如文藝匯演、民俗文化展覽等。這類產業要求從業者不僅需要具備深厚的知識底蘊,還需要掌握現代傳媒技術為受眾推送更多的信息,如打造全新旅游景點、安排民俗會展等。
表1:河北省文化產業園區具體規劃表
河北省各類文化產業在發展中不斷壯大規模,年均總產值以及年均增長速度都在逐年增加。2004年河北省文化產業的總產值為118億元,而2010年則達到670多億元,幾年內增長近五倍。2010年,河北省文化產業的年產值增加速度已經超過30%,遠高于省內鋼鐵產業的增速,并且比省內總值年均增速高出20%。河北省在出臺的“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加快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加快完善文化產業體系,構建一批文化支柱型產業,以形成具有本省特色的文化品牌。2012年,河北從事體育休閑行業的企業已經超過2350家,影視傳媒行業的總產值超過4.5億元。2014年,河北省文化產業的總產值已經超過1100億元,占GDP的比重為3.8%。
河北文化產業園區的總體發展特點
結構較為單一,競爭實力不足。與其他省市的文化產業園區相比,河北省部分文化產業園區的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并沒有體現出應有的優勢,或者并沒有與相關行業形成合力。例如,石家莊動漫產業孵化園于2008年12月份正式開放,如今已經入駐動漫影視企業29家,成為河北省動漫產業的重要窗口。但是該園區主要以動漫企業為主,與之相關的平面設計、影視制作等企業較少。同時從整體來看,河北文化產業園區整體來看技術含量不高,對消費者而言并沒有多大的吸引力,加上當前還缺乏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導致競爭力較弱。
影響力提高,集聚程度偏低。近年來,河北文化產業園的規模得到不斷擴大,同時影響力也逐漸提高,吸引了很多消費者與投資者。目前,河北省共有280多個藝術表演團體,2300多個群眾文化服務團體,9300多個文化市場運營單位,全國性演出超過45000場;共建有160多所公共圖書館,從業人員超過1500人,河北省圖書館的總藏書量超過1600萬冊。但是河北省在大力發展八大重點行業的同時,很多產業僅為區域性產業,還無法實現多個產業的融合,集聚程度偏低。加上文化產業園區的管理體制不完善,產業結構分布不合理,難以形成完整的文化創意鏈,極大影響了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特色鮮明,傳統文化產業與新興產業并存。河北文化產業園區由于各自所處地區人文環境、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集聚地。例如,開灤集團中國礦業文化旅游開發產業園,就將礦業文化與現代工業文明作為開發主題。張家口市利用自身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規劃了一百多個旅游產業項目,并將草原風光、滑雪溫泉作為開發主題。秦皇島市則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恢復“天下第一關”的面貌,以吸引更多游客。
河北大部分文化產業園區的重點發展項目依然為傳統行業,如文化娛樂服務、廣播電視、出版印刷等,這些行業的產值在文化產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例超過80%。截止2010年底,河北省共有62個博物館,133個廣播電視臺,172個文化場館,出版期刊超過5200萬冊。河北省近年來加強了對新興產業的重視,審批并確定了保定、石家莊兩個國家動漫產業基地,并規劃了多個文化旅游產業區,通過了多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項目,如廣府古城文化產業園。這些新興文化產業為河北省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必將產生更大的聯動效應。
河北文化產業園區文化產業集聚的條件分析
良好的經濟基礎。河北省主要以發展農業為主,并以鋼鐵等重工業帶動經濟的發展,總體經濟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2006年河北省的年均生產總值為11420億元,而2011年河北省的年生產總值超過24200億元,相比之下翻了一番。這就表明河北省的經濟增長速度加快,具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同時河北省的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第三產業的比重也在逐漸增加。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河北省在第三產業方面的投資力度也在逐漸增加,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11年,河北省三大產業的投資額分別為425億元、7423億元與7950億元,其中第三產業的同比增幅最大,超過20%。此外,河北省居民的人均純收入逐漸增加,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6000元,同比增長12.3%。表明河北省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可以不再局限于追求物質條件,能夠更多地轉向文化消費需求。
深厚的文化底蘊。河北省為黃帝立業之地,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春秋戰國時期,燕趙兩國均在此建都,也造就了其獨特的燕趙文化。河北文化資源豐富,如今依然保留有多種民間藝術,如吳橋雜技、皮影戲等。河北省內保存有多處歷史古跡,如石家莊、白洋淀等。河北省境內有歷史名城5座,歷史文化民鎮12個,世界文化遺產3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2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00多個,不可移動文物34000多處。同時河北省位于環渤海區域中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境內包括草原、海濱、山林等多種類型,自然風光優美,旅游資源豐富,例如龍鳳湖、翠云山滑雪場等均是旅游好去處。
良好的文化產業發展環境。河北省對于文化產業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并于近年來出臺了多項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倡導通過文化產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同時,河北省在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投資、稅收等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為發展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與集聚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河北省加大了對文化藝術人才的培養力度,并不斷完善文化產業人才引進體系,來為文化產業引入更多的人才。2012年,河北省的文化教育類高校生達到5400多名,畢業生有23000多名。此外,河北省十分重視科學技術創新,逐漸增加了專利授權數目,也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河北文化產業園區的地緣集聚效應分析
文化產業園區產業集聚的影響因素。文化產業集聚區是開展文化娛樂服務活動,以及生產文化產品的集散地,能夠通過合作者之間的人才、資金與物流共享減少運作成本,對于文化產業的發展有推動作用。一方面文化產業的發展增進了企業之間的聯系與聚合度,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產業的部分資源較為稀缺,需要在特定區域內共享,這就促進了文化產業的地緣集聚。
河北文化產業園區中文化企業及其相關企業的集聚,可以降低產業園內企業的運營成本,并且共享精細化分工帶來的效益。目前河北的30個首批文化產業園區均有鮮明的特色,文化企業與外部之間的合作效益逐漸凸顯。但是由于當前文化產業的集聚規模并不大,無法形成完善的產業鏈,在發揮資源共享優勢上還有很大的空間。文化產業集聚的影響因素較多,包括投入成本、技術設備以及地區人文環境等,只有充分掌握這些因素,才能很好地制定文化產業園區規劃方案。其中,某地區的文化資源以及政策與產業集聚有密切關系,并且可以促進集聚區的專業化發展;同時文化產業集聚與該地區的勞動力組織也有關系,專業化的勞動力組織也將促進產業集聚。
文化產業園區的經濟效應。河北文化產業園區多個企業的地緣集聚可以看作自我積累的過程,是園區內各參與者的一種成長能力,也是促進產業創新的必要條件。河北文化產業園區的地緣集聚,從本質上看來源于不同企業的精細化分工,并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應。(圖1所示)
圖1:文化產業園區產生集聚效應的機制
一方面,河北文化產業園區內文化企業的精細化分工,讓該園區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增強了園區的競爭優勢,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文化產業園區讓大量相關企業集中在某個特定區域,并且以有序的結構形式分布,加強了各個企業之間的協調配合,也讓產業規模的擴大成為可能,進一步凸顯了經濟效應。
文化產業園區產生的經濟效應,也將推動主要文化產業的發展,而這一核心產業又將帶動周邊產業與相關產業的發展,進而形成完善的文化產業鏈條。同時河北文化產業園區的經濟效應,還體現在文化產業集聚將吸引更多的技術、人才與物資,讓該區域有更多的政策傾斜,進而營造更為優良的經濟發展環境。此外,文化藝術資源的集聚不僅對于區域經濟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也能夠吸引更多優質的社會資本,并形成全新的文化創意生產鏈。
以河北衡水武強文化產業園區為例,衡水市武強縣依托樂器文化資源優勢,以及緊鄰京津冀的地理優勢,抓住發展的大好機遇,致力于打造西洋樂器、武強年畫和周窩音樂小鎮三大板塊建設,以實現文化產業創新升級。武強縣按照“政策優化環境、環境吸引項目、項目壯大產業”的發展思路,積極開展文化產業提升工程。目前,德國(GEWA)項目的投資超過15億元,預計2015年產值將突破5億元。金音燈光音響制造園總投資超過6億元,目前已經吸引多家樂器企業入駐。2013年,河北衡水武強文化產業園區樂器產業的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外貿出口超過7000萬美元。
文化產業園區的空間效應。文化產業園區具有一定的地域選擇性,我們可以將看作將文化生產與消費相結合的復合空間。文化產業園區內的景觀設置與空間布局稱作物理空間,與文化產業之間存在一定的互動。而其中建筑物的空間布局、樣式等,則有助于保障區域空間的多樣性。文化產業園中從事文化經濟活動的場所即為產業空間,而大眾從事文化消費與體驗的場所則為消費空間。一個成功的文化產業園區,應該是多個空間之間的良性互動,在彼此融合與相互扶持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創新構成的復合空間。通過研究河北文化產業集聚區的情況,可以發現企業之間通過構建實踐交流群,依據科技進行創新管理,強化彼此之間的交流,可以促進信息的分享、傳播,并形成全新的文化創意空間。
例如,河北衡水市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的建設,提升了小鎮的旅游品質,完善了小鎮的旅游功能。同時該鎮每年通過舉辦麥田藝術節、中國吉他文化節、各種樂器大師班等文化活動,吸引了來自全球的游客60多萬人,拉動住宿、餐飲等相關收入超億元。而軍歌博物館音樂體驗中心計劃設置5個專業錄音棚、一個1500平米的演播廳、一個小型音樂廳和30套音樂工作室,將吸引大批國內外音樂愛好者前來創作學習。小鎮開放初期就帶來了明顯的輻射效益,一大批餐飲、影視等企業加盟,對周邊的經濟也起到推動作用。該園區從物理空間、產業空間等方面的布局來看是成功的,其中主要由游客的消費構成生產空間,并將帶動更多的產業加入。
結語
河北文化產業園區產業集聚的形成是順應文化產業發展的結果,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產業集群的競爭實力。河北省文化產業的發展時間還不長,在文化產業集聚發展方面還存在較多問題,需要堅持市場引導、政府扶持的原則,積極開發各地的特色文化資源,充分把握空間集聚效應構建多元化的產業空間,創建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產業園區,進而加快河北省的文化產業發展。
(作者分別為河北金融學院副教授,河北金融學院講師;本文系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河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地緣集群效應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HB15YS060)
責編 /王坤娜 韓露(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