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日本“第六產業”發展特點及其啟示

核心提示: “第六產業”的概念,最先由日本專家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其實質就是推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近年來,日本積極探索加快“第六產業”發展,并通過促進產業融合來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大大提高了其農業的現代化水平。日本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經驗,很值得我國研究和借鑒。

【摘要】 “第六產業”的概念,最先由日本專家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其實質就是推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近年來,日本積極探索加快“第六產業”發展,并通過促進產業融合來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大大提高了其農業的現代化水平。日本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經驗,很值得我國研究和借鑒。

【關鍵詞】第六產業    日本   產業融合     【中圖分類號】F33/37      【文獻標識碼】A

按行業分類,農林水產業屬于第一產業,加工制造業則是第二產業,銷售、服務等為第三產業;基于“1+2+3”等于6、“1×2×3”也等于6的理念,作為日本振興日益蕭條的農業和農村的措施,用的不是加法,而是乘法,即通過搞多種經營,逐步使原本為第一產業的農業變身為綜合產業,獲取迄今為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所獲得的部分增值價值,使農村和農業擺脫日益衰落的現狀,實現跨越式發展。這就是“第六產業”的根本內涵,最早于1996年由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今村奈良臣提出。2008年12月,日本民主黨在其內閣會議中提出農林水產大綱——《農山漁村第六產業發展目標》,由政府首次在其政策大綱中提及“第六產業”。以此為契機,在政府、民間組織以及農戶的協同合作下,日本的“第六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極大地改善了農戶的生活質量、調整了農業產業結構、實現了可持續性發展。

日本“第六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第一,重視“第六產業”發展規劃。從2008年開始,日本相繼出臺了相關法律以及綱要性文件來推動“第六產業”的發展。其中比較重要的有,2010年3月日本政府制訂了《糧食、農業、農村基本計劃》,2010年4月農林水產省相繼出臺了《農山漁村六次產業化政策實施綱要》《農業主導型六次產業化準備工作實施綱要》等,從戰略與措施方面,如推進綱要政策與財政措施相結合,從產品附加值、流通效率、國際合作、資源環境、食品安全以及環境技術革命等進行細分,涉及農工商業合作、知識產權保護、品牌化戰略、飲食文化、生物科技、食品信賴度等多個方面,對未來“第六產業”發展相關準備事項都進行了詳盡規劃,并與之前政府推廣的城鄉交流、區域發展等規劃一脈相承并有所創新。

第二,突出提高農產品的文化附加值。日本農林水產省把農業和農村的功能歸納為:防減水災、蓄水、保護自然環境、生態農業旅游、文化傳承、療養休閑、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糧食供應等多個方面,力求把農林水產品、生物能源、農村風光直至農民的經驗、智慧等各種資源同食品、觀光等現有產業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加快促進地方新興產業和新業態的發展。其中,“六次產業”的基礎是農業,核心是充分開發農業的多種功能與多重價值,尤其是提高農產品的文化附加值。

第三,持續加大金融支持“第六產業”力度。為促進農林漁業及給相關“第六產業”提供發展資金,日本持續加大了政策補助和金融支持力度。如在2011年度的農林漁業預算中,用于發展“第六產業”的資金支持就達到了130億日元,其中用于農林水產品加工和銷售的專用資金為33億日元;同時,對農林漁業者新事業的拓展給予更大力度的貸款優惠政策。又如,農林水產省計劃“支援機構”在2012年籌資320億日元,此后每年籌資400億日元,再通過“支援機構”與地方自治體及金融機構以1:1出資成立子基金;現已設立49只子基金,基金總額為733.02億日元;到2014年9月,其子基金就已對全國的35個經營體進行了出資,出資總額為23.76億日元。

第四,注重多類型推進“第六產業”發展。日本現有“第六產業”典型案例呈現的特點,大致分為三大類型:一是發展內容多樣化,二是發展主體多元化,三是發展形式混合化。首先,在產品內容上,包括農林水產品、農副產品以及自然資源3個方面;其次,日本政府自上而下成立推進的組織機構,2011年在水產廳內成立了“水產業六次產業化推進團隊”,各都道府縣吸收農政局、經濟產業局、財務局、運輸局、農協、工商團體以及推廣組織等組建“六次產業化、地產地消推進委員會”;再次,在發展形式上,“第六產業”的基本形式包括加工、直銷、出口、契約交易、農家餐館、網絡營銷以及研究成果應用,在此基礎上形成由上述多種基本形式進行2項或3項組合發展的混合型模式。

對我國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啟示與建議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發展也進入了新階段。隨著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與《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的發布實施,如何牢固樹立和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主動破解“三農”新難題,對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具有重要意義。日本多舉措積極發展“第六產業”的經驗對于我國加快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發展新格局,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具有較強的啟示作用。

一是重視加強規劃引領,積極開展試點示范。發展“第六產業”,必須結合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與特質做好頂層設計,有針對性地選擇優勢特色產業,提出區域性產業的發展定位和方向,主動加強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效銜接,完善區域產業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并通過強化“第六產業”目標消費群體定位、產品開發定位、營銷活動策劃等全產業鏈的規劃布局,以及產業融合模式、主體培育、政策創新和投融資機制等方面的規劃布局內容的引領,重點依托當地傳統農業,延伸發展產業鏈條上的農產品深加工和特色產業,充分挖掘農業的生態、旅游、文化等價值,加快農旅一體聯動發展步伐,積極開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努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經驗。

二是積極創新推進機制,建立多元融合主體。強化龍頭企業聯農帶農激勵機制,引導工商企業發揮自身優勢,輻射帶動農戶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管理水平;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引導各地建立土地流轉、訂單農業等風險保障金制度,并探索與農業保險、擔保相結合,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健全農村產業融合推進機制,支持地方擴大農產品加工企業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行業范圍,完善農產品初加工所得稅優惠目錄,積極支持“互聯網+現代農業”等新型業態和商業模式發展;在“第六產業”服務機制建設上,要加強政府主體地位,打破部門、領域、行業界限,整合服務資源,健全服務網絡,通過創新多種推進機制,積極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與特色農業產業集團等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加快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步伐。

三是不斷加快人才培養,促進新型業態發展。要加大服務“第六產業”實用技術人才培養、培訓力度,不斷創新農村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建立公益性農民職業教育培訓制度,鼓勵農民通過“半農半讀”等方式,就近就地接受職業教育;要積極引導農村青年、返鄉農民工、農技推廣人員、農村大中專畢業生和退役軍人等參加職業農民隊伍,投身“第六產業”發展。要堅持“互聯網+”發展理念,將“第六產業”和互聯網業務的開發與應用放在重要位置,采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不斷健全農業信息監測預警體系,加快建設農特產品、民俗文化、生態旅游等相關網絡營銷體系,以及建設農產品生產、標準、安全網絡信息體系;鼓勵“第六產業”市場主體開展電子商務“線上線下”體驗即“O2O”模式,積極探索農產品個性化定制服務、會展農業、創意農業、農業眾籌等新型業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推進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作者為江西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軟科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王志剛、江笛:《日本“第六產業”發展戰略及其對中國的啟示》,《世界農業》,2011年第3期。

責編/楊鵬峰     美編/宋揚  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孫娜]
標簽: 日本   啟示   特點   產業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