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上述分析,美國認為東亞地區海洋領土爭議分歧巨大,和平解決爭端前景不明。而且美國認為它所主張的通過協商談判等外交途徑和平解決海洋島嶼爭議受到一些國家的抵制,也無法說服一些國家通過國際法和國際法庭解決爭端,地區海洋安全形勢日益惡化。因此,美國認為應該未雨綢繆,部署必要的軍事力量,為所謂美國主導下的非武力解決爭議奠定基礎,有必要及時制訂美國的亞太海上安全戰略。這是2015年8月美國公布相關戰略報告的背景。
美國“亞太海上安全戰略”的目標和內涵
2015年,美國發布了兩份涉海戰略文件,一份是當年3月份發布的《21世紀海上力量合作戰略》,一份是當年八月份發布的《亞太海上安全戰略》,它們都是當前美國亞太海上力量部署的指引性文件。
理論上,2015年版本《21世紀海上力量合作戰略》屬于國家海洋戰略范疇。不過,內涵上很多方面已經涉及亞太地區。美國在這份戰略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印度洋—亞洲—太平洋概念,這一提法已經引起廣泛的議論。不過,美國的亞太海洋安全戰略針對的對象就是中國。⑧
《21世紀海上力量合作戰略》第一次提出了“全域進入”新概念。美國提出這樣的軍事概念,旨在實現制海權以及由海向岸實施海權投射或打擊的先決條件。美國的“全域進入”可以保障美軍在各個領域都有行動自由權,即美軍可以隨時進入包括海上、空中、陸地、太空、網絡空間以及電磁波譜在內的任何領域實施軍事干預。
一般認為,軍事上“全域進入”針對中國。在實踐中,中國或其他國家在亞太海域的行動如果被解釋為仿礙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就會引發美軍的反擊。美軍已經放棄2007年同名報告使用的“防范戰爭”詞匯,而是以“贏得戰爭”這樣的表述來取代防范戰爭的提法,也就是,美軍將隨時進行軍事打擊。從邏輯上看,美軍必要時可以對中國實施海上軍事干預。
《21世紀海上力量合作戰略》是一份全球性的海上安全戰略報告。美國國防部希望在新時期能夠在重點地區特別是亞太海洋地區保障美國的前沿存在,確保美國海上力量全面而快速地進入印度洋—亞洲—太平洋的任何一個區位,讓美國海上力量發揮前所未有的打擊能力。根據美國國防部的觀點,由于亞太海洋地區安全形勢急劇惡化,所以有必要制訂聚焦亞太地區且目標明確、線路可行的亞太海上安全戰略報告。于是,2015年8月,奧巴馬政府正式發布“亞太海上安全戰略”報告。
“亞太海上安全戰略”目標與內涵
美國2015年發布的“亞太海上安全戰略”是一份地理方向明確的海上安全戰略報告,其戰略目標共有三個⑨:
其一,維護海洋自由。美國認為,它一向重視海洋自由,認為這是美國無法消除的價值觀。美國認為,海洋自由不只是商船在海上的自由航行而已,包括軍艦軍機的航海航空權利和自由航行權。也就是說,在亞太海上地區發生危機的時候,美國的海上力量可以依據海洋自由的航行規則自由進入危機地區,而不需得到主權國家的批準。
其二,阻遏沖突和威懾。美國認為,戰后70年來其海軍力量在亞太海上航行無阻,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和安全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是說,美國的軍事存在,是這個地區和平和安定的保障。為此,美國為了維護自身和這個地區的利益,將繼續保持軍事存在,以實現阻遏沖突和威懾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