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鄒廣文:走向世界的中國,需要怎樣的大國心態

核心提示: 改革開放的中國現已闊步融入世界,并越來越呈現出大國氣象。走向世界的中國需要加強國家形象、歷史文化、外交能力、核心價值等軟實力的構成要素的建設,同時要著力從上善若水有容乃大的智慧、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和葆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情懷幾個方面來涵養現代大國的國民心態。

全球化時代的大國呼喚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世界已經連接成為“地球村”,人類開始了跨地區全方位的交往與溝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前人類離散時空發展狀態已經變為同步時空發展狀態,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所發生的事件瞬間可能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今天的中國發展已經置身于全球化的時代環境之中。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徹底融入當代世界發展大潮。在與世界的交流互動中,中國的經濟獲得長足發展,現如今我們的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我們正在從容地、充滿自信地面對世界,展示古老中國走向未來的決心。不容否認,當代中國的快速發展讓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幅度提高,正在由邊緣逐漸步入世界舞臺的中心。世界開始關注中國,尤其是關注正在步入大國行列的中國將會給未來世界帶來怎樣的影響。的確,逐漸和平崛起的中國需要在一個新的起點上處理好與世界的關系。對此,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中國要一如既往地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要“順應世界發展潮流。要樹立世界眼光、把握時代脈搏,堅持合作共贏,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要努力展示開放包容的國家形象,堅定世界和平發展的信心,體現坦誠開放、求同存異的大國胸懷。

成為有影響力的世界大國,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幾代國人的中國夢。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這一宏偉目標。什么是大國?“大國”是在全球化語境中所形成的概念,也可稱“世界性大國”。不只是人口和面積的大國,而是在人類處在“世界歷史”的發展時代,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國家。正是全球化才促成了不同民族和國家的交往,在文化的沖突和融合中,大國的概念逐漸清晰起來。公元15-17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拉開了不同國家對話與競爭的歷史序幕。總的來講,真正的世界大國,首先必須是一個經濟大國、軍事強國,它是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身文化基礎的政治制度的國家,是獨立的行使對內對外主權,不受別國干涉,甚而可以決定和影響世界發展節奏和過程的國家。500多年來,先后涌現出9個世界大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伴隨著這些世界列強崛起,人類生活中上演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悲喜劇:海外擴張、奴隸販賣、殖民擴張以及世界性戰爭。貪婪是資本主義的本性,正如馬克思所言:“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馬克思看到了西方列強雖然在其殖民地摧毀了舊的社會結構,帶來一定程度的現代化,但卻也給殖民地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世界上少數人的發展是以犧牲絕大多數人發展為代價的,因此資本主義的殖民統治是一種“海盜式的侵略”,其中充滿著血腥與殘酷。

21世紀的今天,人類面臨著與此前全球資本擴張完全不同的發展時代,這是一個和平崛起的時代,那種試圖通過兩極對立的冷戰思維來主宰世界的時代可以說一去不復返了。置身于這樣一個發展時代,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大國崛起是國家實力的綜合性表達,無論從軟實力還是硬實力方面,都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去提升,任何妄自菲薄或妄自尊大都是文化心理不成熟的表現。習近平同志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時的講話中指出:“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首要的還是做到凝神聚力,努力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德國近代著名宗教啟蒙思想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曾經指出:一個國家的興盛,不在于國庫的殷實、城堡的堅固或是公共設施的華麗,而根本在于公民的文明素養,也就是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尚。

軟實力是大國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要素,包括國家形象、歷史文化、外交能力、核心價值四個方面

過去,人們對中國作為大國的印象,往往局限于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發展迅速等現象事實層面的淺層表述,而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和影響舉世矚目,在與世界的交流中,國人也在開始自覺的反省自己。人們逐漸認識到,在當今世界,軟實力是大國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要素,所以在走向世界中必須著力加強大國的軟實力建設。具體來說,這種軟實力的構成要素大體包括國家形象、歷史文化、外交能力、核心價值等四個方面。

首先,國家形象。在全球化時代,國家形象被認為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形象是一個國家的自我認知以及國際體系的“他者”認知的綜合。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經濟地位的提升,中國國家形象和品牌形象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也越來越引起世界的關注,特別是隨著中國加入WTO,成功應對金融危機,以及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但是應該說迄今我國還沒有獲得與自身的發展成就相對應的國家形象,特別是西方不斷拋出“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與中國謀求和平發展背道而馳的言論,使得中國的發展目標和戰略意圖不斷受到質疑、責難和丑化。對此我們必須采取積極主動的應對措施,力求真實、客觀與全面地向海外宣傳介紹中國,尤其是不能忽略通過企業、民間等非政府渠道來展示當代中國,力求使國家形象推廣主體多元化、立體化。

其次,歷史文化。作為軟實力的中國歷史文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和精神動力。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對這一悠久歷史文化進行繼承和弘揚,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文化有自身的傳承,它不僅僅是現實物質世界的簡單反映,更是與當代政治、經濟、社會、生態相互交融滲透,具有強大的作用力。應大力弘揚和倡導民族精神中優秀的、積極向上的傳統,大力發掘我國文化當中的優秀因子,并有效地把我們的傳統文化資源轉化為強有力的文化競爭力,利用本國的資源優勢,結合自身日益成熟的產業發展模式,推出民族文化品牌,逐步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再次,外交能力。外交能力一般是指一個國家以國力為依托,運用各種手段保護、實現國家利益及改造國際環境的意志、能力、過程及效果。2013年1月28日,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強調,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必須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和平發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們能不能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 當前,中國外交正處于一個重要的轉型期,對外交能力提出了日益嚴峻的挑戰,特別是內政外交界限日益模糊、傳統外交與非傳統外交交織發展、政府外交與人民外交比翼齊飛。面對這種新形勢,我們必須轉變觀念,創新思維,打造內外結合、各方互動、官民并舉的統籌外交,切實提升我國外交的影響力、號召力、凝聚力、行動力和保障力,與世界各國增進互惠互信,提升國際對話能力。

最后,核心價值。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核心價值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文化體系中最本質、最具決定作用的部分,它是支撐一個民族國家從歷史走向未來的基本價值判斷。核心價值是建立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喚起全民族文化認同感的基礎性要素。一個國家要真正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向世界有效傳遞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力求在世界范圍內的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過程中居于主動。從中華文明史來看,我們所倡導的貴和持中、自強不息精神,以人為本、推己及人的情懷,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庸和諧之道,都可說是華夏文化對人類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今天,黨中央提出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對于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對于打造雄厚的文化軟實力以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大國文化心態的涵養

中國的大國崛起之路,走的是一條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國家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2015年3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中強調,中國“作為大國,意味著對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更大責任,而不是對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更大壟斷”。所以,我們涵養的大國心態,也必然體現出這條特色之路所蘊含的理論意識和價值訴求。中國的大國之路不是黷武霸權之路,而是與世界各國的和諧共贏之路,這其中伴隨著每個中國人大國文化心態的養成。換個角度說,一個國家,只有當它的國民養成了與當前和未來發展相適應的大國心態,才能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這如同只有當現代化觸及到人的精神層面時,才是真正的現代化一樣。

涵養健康成熟的大國文化心態,從根本上說就是要正確地認識自我,從容地面對世界,即在全球化的時代坐標下找準定位,展示現代中國的獨到風采。

首先,要努力涵養上善若水,有容乃大的智慧。像水那樣學會包容,世界才會更美好。開放的中國正走在發展的途中,中國正以自己的行動告訴世界,中華民族是寬厚包容的,我們正在努力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在強國心態、大國心態逐漸替代弱國心態、窮國心態的過程中,中國人并沒有累積起“國強必霸”的心理基因,而是更多地體現出“包容中庸,協和萬邦”的情懷,正努力致力于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其次,要自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不僅是一個經濟共同體、信息共同體,更是一個息息相關的“命運共同體”。依據習近平同志所強調的,不管今后國際風云如何變幻,我們都要始終如一地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這面旗幟,都要全力以赴地引導國際社會與我們相向而行,共同推動這個歷史進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不啻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給出了一個理智可行的行動方案。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過程,也是人類新文明和世界新秩序的生成過程。要實現這一歷史使命,絕非一日之功,更難憑一國之力,需要各國持續不斷地共同努力。

最后,要積極葆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情懷。今天的中國,已進入與世界深度互動階段。國與國之間的相互尊重一直是我們所恪守的外交理念,各國體量有大小、國力有強弱、發展有先后,但都是國際社會平等的一員,都有平等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權利。所以必須堅持各國間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不同文明之間的兼容并蓄、交流互鑒,尤其是要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總之,中國作為正在步入世界舞臺中心的國家,意味著要對世界和平與發展肩負起更大的責任,對人類文明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積極推動和諧世界的建構。

(作者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責任編輯:孫易恒]
標簽: 大國   全球化   國民心態   和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