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與其說是一種政治學說、意識形態,不如說是一種情緒,或者說是一種情緒化的意識形態,是影響過當今所有重要意識形態的意識形態。民族主義作為一種近現代的意識形態,基本上是法國大革命的產物。盡管在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中對民族忠誠和民族團結的強調由來已久,但民族國家的出現卻是近現代的事情。民族主義是一種不太系統的意識形態和社會運動,它強調特定民族的具體文化傳統的殊別性,強調民族利益至上,保護和傳承其民族的固有文化傳統和疆界的完整。民族主義又是當代所有意識形態中最不依賴繁瑣理論的意識形態,所以傳播地域廣,最能抓住普通民眾的心。民族主義是一種最簡單然而又是最強大的意識形態,它在理論的系統性上最薄弱,因而最容易被沒有受過理論訓練的普通人所接受。有人說,不懂民族主義,就根本無法理解近現代的世界。在中國,漸受青睞的民族主義思潮也引起了學術界本身和外部世界的密切關注和不休的爭論。
民族主義的長處與優勢
民族主義的核心是承認并伸張每個民族的自決權,認為每個民族都有權組成一個獨立的國家。民族主義的情緒與運動往往發韌于傳統與現代,以及本土與異域碰撞之際。民族主義核心內容是反對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正是在二十世紀一浪高過一浪的民族主義運動中,眾多的弱小民族,擺脫了異族統治和殖民統治,走上了獨立自治的道路。追求民族自決,反對異族統治也正是中國近現代一切革命的重要依據和目標。
民族主義是強化民族自尊心、自強心和自信心的最有力的工具,有助于民族獨立,喚起人們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民族主義提倡英雄主義、塑造榮譽感和犧牲精神,可以在社會中造就一種向上、奮進、自強、團結一心,甚至是同仇敵愾的民族情感和民族凝聚力。民族主義的最強有力的功能之一就是制造民族認同,因而有利于提高成員的歸屬感和民族凝聚力。
民族主義有利于保存民族的文化傳統,豐富一個社會的價值資源和文化生活。民族主義強調每一個民族,或者說強調自己民族在歷史、語言、文化甚至物產上的獨特性,因而有利于保存多樣而豐富的人類文化遺產。對中國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民族主義有助于恢復和保存豐富而悠久的民族文化傳統,特別是在這一傳統由于受到長期的毀滅而幾至失墮之際。這樣,長期被強制地與民族文化傳統隔離開來的中國人有機會重溫、復興自己的文化傳統。
民族主義強調對民族特性和民族傳統的認同與尊重,這就為政治統治提供了某種合法性基礎?,F代社會,每個國家的統治合法性都建立在某種強勢的意識形態基礎上。然而,或是由于受到對立的意識形態的挑戰,或是由于本國政治經濟和社會道德文化的變遷,為統治提供合法性的主導意識形態會走向衰敗。這時,民族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補由于舊的意識形態的衰敗而造成的合法性真空,從而可以維持統治秩序的穩定,并用民族主義情緒來抵擋外來意識形態的沖擊。民族主義的這方面功能正是其在冷戰后的世界大范圍崛起的重要原因。
民族主義的短處與隱憂
然而,民族主義自身的種種缺陷,其所隱含的種種危險也許就恰恰孕育在民族主義的上述種種長處和優點之中。
非理性的民族主義情緒是沖突與動蕩的濫觴。民族主義在本質上是一種情緒,而非一套系統的學說。民族主義解決問題的辦法主要是訴諸人類放蕩不羈的情緒,而不是訴諸人類那點本來就十分有限的理性秉賦。訴諸情緒化的非理性會釀成社會不穩定,極端自卑會導致盲目自大,過分夸大本民族種族在文化傳統、價值觀方面的優越性。極端的民族主義或壓制少數民族,或制造分離運動,促成多民族國家的分裂,易把愛國主義變成軍國主義,導致盲目排外和肆意擴張。民族主義是危害國際安全的、最不穩定的、最難以控制的因素,民族主義的情緒極易在不同的民族間挑起仇恨和不和。實際上,據統計,自十九世紀以來到冷戰結束以后,絕大多數的國內國際沖突的背后都有民族主義的幽靈。高揚的民族主義戰旗下常常是累累白骨、尸橫遍野,民族主義成了發動戰爭、挑起沖突的最佳籍口。為希特勒的行徑提供意識形態正當性的正是民族社會主義(National Socialism);甚至連日本拼湊大東亞共榮圈的借口也是為了維護整個東亞的民族利益,免受西方列強的蹂躪。在當今世界的每一堆堆戰火旁,幾乎都可以發現狂舞的民族主義幽靈。所以,在某種意義上,選擇了民族主義就意味著選擇了血與劍。“一族一國”的民族主義理想火花在世界各地燃起了一簇簇閃爍著刀光劍影的狼煙。
民族主義的價值基礎是文化和價值相對主義。高舉民族主義旗幟的弱小民族往往用本民族價值觀和文化傳統來抵抗大民族的價值觀和文化傳統;而高舉民族主義的強大民族則往往視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和價值是唯一可取的,并把他們強加給弱小民族。所以,民族主義反對多元文化、排斥普世價值,導致文化和道德的不寬容,給政治專制鋪墊了道德文化基礎。另一方面,正如我們在希特勒和眾多獨裁者身上看到的,不講原則的愛國主義往往蛻變為為專制統治張目的愛領袖主義。
民族主義強調族國的絕對主權,排斥個人自治,從而極可能壓制、剝奪個人的權利和自由,造就對內對外都不受約束的絕對專制的政治主權。在民族主義看來,人類最重要的生存單位是民族(國家)和種族,一切其他的生存單位特別是個人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只有不計代價的本民族成員的個人犧牲才能換來民族利益的實現,即以割股啖肉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一個典型的民族主義者的眼里,個人的利益和全人類的利益都是微不足道的。為了維持民族的生存,無論要個人承擔什么樣的犧牲都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旺盛的民族主義情緒必然妨礙民主化和改革進程。民族主義并不必然導致專制,但很容易為專制主義所利用,因為它主張權力和資源的集中,鼓吹價值相對主義,具有很大的感性號召力,而其本身又無系統的理論體系,故極易被隨意解釋和濫用。它常常要求人民奉獻出最高的忠誠,承擔最大的犧牲。所以,民族主義的意外后果之一就是追求民族利益的良好愿望,反而造成了本民族成員承擔了極大的個人犧牲。民族主義作為弱勢民族的飛來器,不僅很難打到別人,反容易傷著自己。一心想殺盡洋人的義和拳“勇士們”反而最后多半卻做了自己政府官兵的刀下鬼。
民族主義具有某種復古的傾向。這種復古不僅有繼承民族優秀文化的一面,也更有復活其糟粕的一面。從中國的濫修墳墓到塔利班學生武裝強制喀布爾的婦女重戴面紗的現象中都可以看到這一點。這種復古主義傾向隱藏的的另一個更重大隱憂,則是用抱殘守缺、固步自封來抵擋外部先進的思想、制度和文化的沖擊,對競爭對手實現富強的深層原因閉而不見,把強國富民的法寶視作“敵人”的專利而避之不及。這樣的民族主義越多,對手就越強大,自己就弱小。所以,民族主義常常是抬高“敵人”、打擊自己的最有力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