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中的戰略智慧

核心提示: 在統一戰線思想指導下,我黨根據不同時期國內主要矛盾的區別,和具體革命實踐相結合,采取了不同的斗爭策略,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毛澤東提出“三個世界”戰略,則是統一戰線思想的又一次經典應用。

【摘要】在統一戰線思想指導下,我黨根據不同時期國內主要矛盾的區別,和具體革命實踐相結合,采取了不同的斗爭策略,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毛澤東提出“三個世界”戰略,則是統一戰線思想的又一次經典應用。

【關鍵詞】毛澤東  統一戰線  “三個世界”      【中圖分類號】A84      【文獻標識碼】A

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的核心內容

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戰線的基礎上,結合了中國基本國情形成的。它的主要思想是毛澤東思想,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戰線思想在中國的延續與發展。統一戰線被中國共產黨運用在整個革命中,通過不斷的研究實踐,形成了很多重要的謀略方法與原則:

第一,統一戰線要保持無產階級和它的政治黨派的獨立自主的原則。獨立自主顧名思義就是在統一戰線中,雖然無產階級和它的政治黨派要服從組織,思想和政治要高度統一,但是也要有自己的主權,它們不受別人的控制或支配。

第二,統一戰線要堅持團結大多數、區分對待、具體分析的原則。中國共產黨在革命中遇到過頑固派,他們思想頑固,不容易擊破。他們運用的是“逐個擊破、反對少數、爭取多數、利用矛盾”與 “我不主動挑事,反擊要在優勢情況下進行,對頑固勢力的反擊要適可而止”的謀略原則。

第三,結合謀略的靈活性與原則的堅定性的原則。毛澤東強調,“我們的原則性必須是堅定的,我們也要有為了實現原則性的一切許可的和必需的靈活性”。統一戰線雖然倡導統一,但是并不代表沒有自己的主權,無產階級和它的政治黨派都有自己的獨立性。要反對少數,各個擊破,要抓住主要敵人,不要樹敵過多。

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是一個整體,在整體不變的情況下,隨著邏輯的變化而變化,即統一戰線會伴隨著革命時期和狀況的變化而變化。在我國的革命道路上,中國共產黨一直都依據每個革命時期的矛盾改變統一戰線的范圍、性質、目標等,使統一戰線適應革命的每一個時期。所以,中國共產黨一直都在各種形勢下盡可能地團結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從而先后贏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一個又一個勝利。

“三個世界”戰略的主要內容

“三個世界”戰略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提出的,它沿用了毛澤東統一戰線的思想,結合了國內外的具體情況。

一九七四年二月,“三個世界”戰略被提出。當時毛澤東會見贊比亞總統卡翁達,他說:“我覺得地球分為三個世界,蘇聯、美國是第一世界,加拿大、日本、歐洲,是第二世界,我們是第三世界。”后來,毛澤東又對“三個世界”進行了總結,從很多方面描述了每一個世界的特點和它們的矛盾,形成了現在的戰略。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廣義的“三個世界”戰略理論不僅包括“三個世界”的具體劃分,還包括在“三個世界”劃分指導下我國的外交戰略。

“三個世界”的劃分依據是軍事強度與經濟實力,還有對待戰爭與霸權的態度。美國和蘇聯兩個國家經濟實力都很強,軍事強度也很大,想當然分到第一世界;我國與亞、非、拉丁美洲國家經濟實力都不強,有著類似的戰爭遭遇,也想要強大、獨立自主、一直反對霸權主義和戰爭,屬于第三世界;介于第三世界與第一世界的一些歐洲國家與日本等國家,經濟實力很強,但是國家軍事實力不強,必須依靠蘇聯和美國,既害怕因為發生戰爭給自己國家帶來損失,又沒有力量對抗其他國家發生戰爭獲得霸權。所以,毛澤東將他們列為第二世界。

當時國際的主要矛盾是反對霸權主義和霸權主義之間的矛盾,主要的危險是戰爭和霸權,搶奪國際霸權的主要國家是美國和蘇聯。毛澤東當時認為,大部分的國家,其中也包含美國和蘇聯,人民群眾都是反對戰爭的,所以反對美國和蘇聯霸權主義與戰爭刻不容緩,這也成為國際的主要矛盾。

第三世界是反霸斗爭的主力軍。第三世界國家由于殖民歷史和現實威脅,對于美蘇等霸權國家帶有強烈的反抗情緒,也經常展開一些戰爭,有具體的要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其他國家反對霸權主義的趨勢更加明顯,如石油輸出國為了國家石油利益而發動的戰爭、“七十七國集團”為了維護世界經濟良好的秩序而產生的戰爭等,這些事件都對美國和蘇聯霸權和強權主義表明了立場,也是反對霸權主義的堅實基礎。

第二世界也是反對霸權主義的主要組成部分。第二世界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有的時候迫于無奈也參加一些經濟實力強大國家之間的戰爭,但是他們一直為了獨立自主努力。美國、蘇聯兩個國家的霸權與戰斗方法嚴重威脅了英國、法國等第二世界的國家,這就增加了聯合這些國家反對霸權主義的機會。所以,毛澤東也提出,要爭取第二世界的國家,比如英國、法國、西德等。中國的立場就是絕對不做霸權和強權國家,一直都是第三世界國家。

“三個世界”戰略和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理論

“三個世界”戰略思想和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聯系很密切,“三個世界”戰略理論的產生運用都依靠統一戰線來指導。

“三個世界”戰略理論的產生是依據統一戰線理論來完成,“三個世界”戰略理論的主要目標也是統一戰線,“三個世界”戰略理論服務于統一戰線的實現。“三個世界”理論將美、蘇特別是蘇聯作為最具危險性侵略性的世界人民的主要敵人,將霸權和戰爭作為當時的主要危險,將反對霸權主義作為當時的主要任務。在確定目標和主要任務之后,毛澤東將第三世界作為反霸斗爭的主力軍,將第三世界其他國家作為我們團結聯合的主要對象,將第二世界作為可以聯合爭取的對象,為了服務于應對“世界人民的頭號敵人”——蘇聯,毛澤東甚至將美國作為暫時可以爭取的對象,這充分顯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對象,最大限度的孤立主要敵人的策略,為建立反霸國際統一戰線指明了具體的方向。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結合了我國革命的實際情況,使原來比較弱小的我們變成強大的我們,最后取得了革命的勝利,所以它要想起到很大的作用必須與不同的歷史環境和實際情況相結合。 “三個世界”戰略就是把統一戰線和國家環境相結合產生的,是我國對外交流和國際環境相結合的產物。

統一戰線戰略與原則在“三個世界”戰略中得到展示。首先,統一戰線中要保持獨立自主。新中國成立之后,和蘇聯政府外交頻繁,雖然我國稱蘇聯為老大哥,但是毛澤東一直在維護我國的主權,這方面表明了我國獨立自主的立場。反對霸權主義的事情上,毛澤東一直都站立在第三世界立場上,在這方面表現了我國獨立自主的立場。其次,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原則。雖然毛澤東認為美國、蘇聯都是霸權主義國家,也是我國反對霸權主義的主要國家,但是因為我國和蘇聯接壤,并且蘇聯采取的戰略形勢,導致蘇聯對我國的威脅更大。而對于第二世界國家,我國是聯合和戰斗一起抓,在聯合他們一起反對美國霸權主義的時候,也沒有忘記他們的危險性。再次,戰略的靈活與原則的堅定結合在一起;我國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毛澤東也很重視國際統一戰線的靈活,毛澤東區別劃分了世界,還特殊對待了美國、蘇聯,這兩個方面都表現了毛澤東對外交流的靈活。

(作者單位:阿壩師范學院)

【注: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2014年度重點課題“四川民族地區高校維護政治穩定研究”(項目編號:CJS14-076)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 《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②《毛澤東外交文選》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

③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④守德、洪銀嫻:《國際政治學概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4年。

⑤賴佩媛·路克利:《論大衛·哈維的“辯證烏托邦主義:兼論全球化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廣西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第37期。

責編/潘麗莉 宋睿宸(見習)  美編/王夢雅(見習)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張寒]
標簽: 毛澤東   智慧   思想   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