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民族居住社區法治環境構建既是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又是多民族社區健康發展的保障。各民族互相“嵌入式”發展是促進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 “嵌入式” 法治環境 【中圖分類號】DF01 【文獻標識碼】A
法治環境是一個按照民主政治原則建立的國家政權,在其管轄的區域,實行法治,嚴格依法辦事所形成的社會信仰法律、崇尚法律權威的氛圍和社會依法治理的有序狀態。在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下,政府與公民個體皆依法辦事;法制完備,各種行為皆有法律可尋;爭議解決按照法律,由司法機關居中裁斷;社會各個方面依法而為,井然有序。法治環境可分為軟環境和硬環境。軟環境主要包括法治體系的架構、法治思維的養成、法治方式的運用、法治教育的普及、法治文化的弘揚、法律與道德的融和等內容。硬環境主要有法治服務設備、服務設施建構,治安防范設施、設備的架構、相應人員力量的配置,法治建設基礎投入(設備完善、隊伍資金)等內容。
所謂社區法治環境,是指社區依法自治、依法治理的有序狀態。雖然目前對于“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區法治環境還未見有明確的定義,但筆者認為它是指國家在多民族聚居的地區,通過宏觀規劃、建設,使社區依據法律和制度進行治理,從而達到多民族融和、和諧有序。
“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區法治環境的特點
以法治為引領,促進民族和諧。“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區法治環境建構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增進各民族之間的了解,加強各民族之間的融和,保障各民族之間和諧,最終達到多民族地區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經濟發展、文化進步的目標。“嵌入式”多民族社區居民通過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培育共同的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解決共居矛盾,融洽彼此關系。
重視差異,逐步推進。“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區法治環境建構的方式不能搞“一刀切”,要區分新老社區,依其固有特點基礎上,區別對待。不同的社區,居民的熟識度不同。老社區的居民熟識度高,彼此了解信任。解決矛盾主要是運用經驗、調解的方法,法律手段運用的少,有威信、輩分高的老人能夠發揮調解的積極運用;新社區的居民彼此熟識度低,社區凝聚力差、離心力高,權威人士的認可度低,選擇法律作為解決糾紛工具的人多,法律意識強,但和諧度低。新老社區互相取長補短,老社區強化法治意識,保證既有剛性的法律底線,又有柔性的人情融合。
內涵豐富,形成體系。“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區法治環境建構的內容是豐富、立體的,多種內容之間是相互關聯、環環相扣、相輔相成的,統一為共同發展發揮作用的系統。社區法治環境的形成,需要外環境即國家、社會法治環境的建設,以外促內,自身發力,內外結合。
持久發力,合力推進。“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區法治環境建構是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 以新疆為例,2012年新疆南疆尤其是和田、喀什、阿克蘇、克州等四地區維吾爾族比例較高,尤其是和田、喀什兩地區分別達96.29%、91.58%。上述地區已接近單一民族的人口分布比例,給該地區“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區建設造成較大困難。即便在同一地區不同社區之間也存在差異性,應根據實際情況,依照評價指標從法律和制度層面做好頂層設計、規劃,逐年、分階段進行建設推進。
構建“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區法治環境的路徑
各民族互相“嵌入式”發展是促進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多民族居住社區法治環境構建既是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又是多民族社區健康發展的保障。全面創新“嵌入式”多民族社區工作,在社區形成發展推進和諧法治的新局面。
一要由物質嵌入到精神嵌入。互嵌式社區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建設和精神環境建設。前者目標是民族混居、共同富裕,后者的目標是民族團結、文化認同。“建立民族互嵌式社會結構的內核是要構建 ‘三位一體’機制,即實行居住嵌入、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和建立健全沖突協調機制。”“嵌入式”多民族社區主要表現在社區人群組成不是單一民族構成,而是由多民族共同組成,在共同居住的過程中,共同生活、交流、學習;在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民族信仰方面相互尊重、相互影響;感情進一步融洽,形成互幫互助、誰也離不開誰的局面。在處理糾紛、判斷是非時,不以民族、信仰為基礎,而是以法律法規、公序良俗、一般道德為評判標準,形成共同的法律信仰、法律思維、法律素養。通過學法,普及法律常識,強化法治意識,使社區居民形成法律認同,達到精神層面的嵌入。
二要由淺層嵌入到深層嵌入。多民族社區如果只是居民的組成具有多民族特點,那么只具有形式上的嵌入,而應當走進社區居民的心里,通過文化熏陶打造法治文化,從形式上淺層嵌入到文化、心理、宗教層面深層次地嵌入。第一,加強宣傳,營造民族團結、民族和諧、法治建設的氛圍。“在各民族中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民族意識相比,“三大意識”的強弱關系到各民族對國家和國族的認同問題,進而關系到各民族對國家的忠誠問題及對維持國家統一和穩定的支持度問題。第二,組織法治宣講、民族宗教知識普及,建立“社區講堂”,增加社區居民法律知識。讓法治文化作品走進社區,特別要注意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并用,必要時可用雙語表達,要通過宣傳讓社區居民看得懂、聽得懂,以居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宣揚法治內容。第三,利用社區教居民唱少數民族歌曲、學跳少數民族舞蹈,豐富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以文化方式解決融合問題。第四,解決社區居民矛盾時,通過各種基層調解組織,化解矛盾,爭取小問題不出社區,充分發揮“四老”人員作用,積極參與不同民族之間居民矛盾調解,形成尊法、用法的習慣。第五,充分利用社區不同民族居民來自各行各業的優勢,組成法治服務志愿隊,為社區居民進行法律服務。社區可提供適當的人力、物力、場地的幫助。
三要由微觀嵌入到宏觀嵌入。社區既有機構設置含義,還有地理區劃內涵。新疆正在不斷推進基層基礎設施建設,從人、財、物三方面不斷充實基層力量。社區工作人員逐年增加,多的近上百人,從事工作多達近百項,不斷壯大社區法治力量,從一地一區微觀層面嵌入到“一帶一路”核心區全國層面嵌入,完成全國各地接受、促進新疆少數民族的自然融和。
四要科學立法鞏固社區。圍繞“嵌入式”多民族社區的發展,從立法層面鞏固、規范社區的治理服務。一是分層立法。全國人大根據當前的形勢發展及時修訂199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需要明確社區的法律地位、職能、工作措施、獎懲等一系列問題,進一步規范社區工作。民族自治區人大根據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結合多民族現狀和社會穩定的需要,及時制定“嵌入式”多民族社區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細社區工作、要求,為推進社區工作提供法律、法規保障。設區的市、自治州人大,可以根據本地區民族比例特點、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制定細化適合本地的“嵌入式”多民族社區管理辦法。通過人大立法,解決“嵌入式”多民族社區管理不規范、無操作性強的依據等問題,從法律層面規范“嵌入式”多民族社區管理工作。在具體執行過程,根據發現問題,由自治區政府、設區的市、自治州政府制定不同層級的規章。嚴密的科學立法,是保障“嵌入式”多民族社區有序、規范發展的保證。
(作者單位:新疆警察學院)
【注:本文系新疆法學會2015年度課題資助一般項目“新疆構建‘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區法治環境研究”(項目編號:XF2015B05)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王威:《社區法治建設及其法治環境研究》,《重慶社會科學》,2002年第3期。
②牛長振:《民族互嵌,配套機制是關鍵》,《環球時報》,2015年4月30日。
③張會龍: 《論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區建設:基本概念、國際經驗與建設構想》,《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1期。
責編/高驪 溫祖俊(見習)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