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建立國際性資產登記信息平臺 海外追逃追贓“天網”如何“不留漏洞”

核心提示: 近年我國在海外追逃追贓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在追回轉移至境外的犯罪所得資產方面則面臨諸多困難。為了深度打擊腐敗分子,有效預防、監測、追繳轉移至境外的資產,可在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的基礎上,建構一個由中國主導的高規格、獨立性、專業性的國際性資產登記信息共享機構,以此為契機擔負起國際反腐之大任。

【摘要】近年我國在海外追逃追贓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在追回轉移至境外的犯罪所得資產方面則面臨諸多困難。為了深度打擊腐敗分子,有效預防、監測、追繳轉移至境外的資產,可在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的基礎上,建構一個由中國主導的高規格、獨立性、專業性的國際性資產登記信息共享機構,以此為契機擔負起國際反腐之大任。

【關鍵詞】海外追贓  資產  登記信息平臺 

【中圖分類號】D264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司法機關加大了對職務犯罪,尤其是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等犯罪的打擊力度。另一方面,自2014年7月公安機關展開“獵狐2014”專項行動以來,我國亦加大了海外追逃追贓工作的力度,并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同時,我國的海外追逃追贓也存在一些困難,尤其在追回轉移到境外的犯罪所得資產方面,尚需探尋更加高效的解決對策。

追回轉移至境外犯罪所得資產面臨的困境

首先,犯罪所得資產線索發現難。目前,很多國家對轉移至境外的犯罪所得資產的監測、調查、控制和追繳等能力都比較弱。資產跨境轉移掩蓋了貪污、賄賂、挪用公款等犯罪行為,為司法機關及時發現犯罪、捕獲外逃的腐敗分子、追繳贓款設置了障礙,使得很多腐敗分子得以躲進“避罪天堂”,繼續逍遙法外;而在實踐中,即便一些腐敗分子被遣送歸案,若其不如實招供,其犯罪所得資產仍難以追回,更難以對其準確定罪量刑。

其次,犯罪所得資產性質界定難。他國在與我國進行追贓合作時,一般都要求我國出示相應的證據材料,證明所指向的非法資產所有權屬于我國,且資產的非法性也須得到認定。腐敗分子向境外轉移的非法資產金額都比較巨大,基于贓款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資產流入國都不愿意認定資產為犯罪所得,更不愿意將已流入的巨額資產再退還我國。認定資產所得性質需要足夠的流入國法律認可的證據支持。在法律關系上,還涉及資產的歸屬、交易等民商事法律關系,可能引起原所有權人、現占有人、第三人等主體的利益沖突。

再次,犯罪所得資產追回難。實踐中,腐敗分子往往交錯使用合法與非法渠道,通過多種方式組合以實現資產跨境轉移,由于信息渠道不暢、監管力度不同,流入國也存在犯罪所得資產發現難、性質界定困難等問題,因此單純依賴流入國事后的合作,犯罪所得資產很難追回。而且,有些國家基于對財產權的保護,在凍結、扣押和沒收資產問題上都規定了相應的條件、程序及證據標準,而現行國際條約也強調有關國際合作需在資產流入國的“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這些做法與規定無疑加大了資產追回的難度。

最后,我國在國際打擊腐敗犯罪中話語權較弱。有效追逃腐敗分子,追繳轉移至境外的巨額資產,需要與境外政府、監管機構以及國際金融機構建立通暢的溝通、合作機制,才能真正掌握腐敗分子轉移至海外的資產情況并核查其合法性、完稅程度等。但就目前而言,我國在溝通、合作協調方面的話語權還有待強化,短期內采取激進追逃追贓的條件尚不夠成熟。

建立國際性資產登記信息平臺,破解海外追逃追贓困境

2004年4月7日,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成立,為我國追蹤和調查腐敗分子轉移到境外的資產開辟了新途徑。其主要功能定位于洗錢預防,其監測范圍限于各類金融機構,盡管其覆蓋范圍已延及博彩、彩票等行業,但對于非金融機構的反洗錢監測仍然有限。如此,腐敗分子在境外購買的價格昂貴的不動產和動產(如車輛等)就難以納入反洗錢監測中心的監測范圍,這無疑給準確監測腐敗分子的資產留下缺口,為日后追逃追贓增添了難度。鑒于此,在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的基礎上,我國有必要組建一個高規格、獨立性、專業性的國際性資產登記信息共享機構。

首先,國際性資產登記信息平臺中涉及的資產不僅僅限于金融性資產。聯合國《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規定,資產即不論是有形或者無形資產、是動產還是不動產、不論以何種方式取得和以任何形式證明這種資產的產權或權益的法律文件或證書。可見,資產具有多樣性和寬廣性。從法律性質來看,資產既包括非法資產,也包括腐敗分子控制的合法資產。其次,從功能和職能上看,國際性資產信息登記平臺具有識別身份、記錄交易、共享登記信息等功能。該機構的主要職責是:通過收集、分析、評估、披露資產信息,為追蹤、偵查、預防、監測、防止資產非法轉移境外,追回轉移至境外的資產,追逃腐敗分子提供助力。在財產歸屬與交易的登記方面,大多數國家都有比較完善的財產登記制度,對不動產、重要動產(如車輛、船舶等)、證劵、股權等資產的變動都進行相應的登記。例如,我國《物權法》對不動產物權變動原則上采取登記要件主義,對一些重要的動產,如車輛、船舶、航空器等采取登記對抗主義。現行法的規定及較成熟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為將資產納入統一的資產信息登記平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依據各國國內登記平臺,可構建國際性共享登記信息平臺,進而互相分享登記信息,以便于搜集、分析國家間資產轉移情況,建立預警、保全、執行等合作機制,共建打擊腐敗犯罪的平臺。該平臺由我國主導組建,在國內需多部門聯動,并由各部門的資產情報專員組成,在資產預防、監測、境外追逃追繳等方面才能比反洗錢監測中心有更大優勢。我國《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第四章“登記信息共享與保護”規定的“統一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為國際性資產登記信息平臺的建構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對此,可在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辦公室協調下,集各部門(如公檢法、國家安全、工商、審計、稅務、國土資源、紀檢監察)之合力,建構完善的資產信息聯網協作登記共享平臺。

與國際性資產登記信息平臺類似的制度即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中第58 條規定的“金融情報機構”,其規定:“締約國應當相互合作,以預防和打擊根據本公約確立的犯罪而產生的所得的轉移,并推廣追回這類所得的方式方法。為此,締約國應當考慮設立金融情報機構,由其負責接收、分析和向主管機關移送可疑金融交易的報告。” 國際性資產登記信息共享平臺是在此機構基礎上的延伸與拓展。我國提出和推動“一帶一路”戰略,輻射范圍涵蓋東盟、南亞、西亞、中亞、北非和歐洲,很多國家也都是犯罪轉移資產多發目的地,通過經濟合作推動反腐領域合作,為構建我國主導的國際性資產登記信息共享平臺提供了良好的時機。

20世紀以來,各國腐敗大案層出不窮。出現的結構性、系列性腐敗現象使國際社會意識到,治理腐敗應采取“預防為主”,法律的事后懲治,追逃追贓非治本之道。進入21世紀,面對日益復雜的貪腐案件,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大國,理應以主導構建國際性資產登記信息共享平臺為契機,擔負起國際反腐之大任。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則為建構國際性資產登記信息共享平臺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一帶一路”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國際性資產登記信息共享平臺為追逃追贓提供助力

有利于進行資產監測與信息收集。該平臺通過掌握資產流動、交易行為等可實現對潛在腐敗行為的全面監控,可為及時、主動預防腐敗分子向境外轉移資產提供信息來源、證據支持及資源保障,亦可為追逃腐敗分子的去向提供可靠信息。它作為國家和國際間開展合作和交換資產流動信息的平臺與樞紐,可以根據國家授權同境外對等機構開展情報交流并委托協查、追查腐敗分子外逃資金的流向,且不涉及司法訴訟和刑事定罪問題,無需國家層面上的雙邊條約,資產情報交流方便快捷、易于保密。這就為內外合圍、追蹤腐敗分子資金的完整流向提供了可能。

有利于及時發現犯罪線索。近些年,中國的部分“富二代”、“貪官二代”在境外炫財斗富,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經常以全款購買高檔汽車、奢侈品、不動產、金融資產來炫耀實力。巨額財富在中國被非法攫取后,注入到流入國的經濟循環。在制度建構上,域外法律對于汽車、不動產等資產都有相應的登記制度,通過該平臺的巨額資產交易信息就可以進行收集和甄別,進而發現犯罪線索,準確、深度打擊腐敗分子。

有利于防止國家資產流失。我國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資產是國家資產,更是全體人民的共同財富,保障國家資產安全、防止國家資產流失是國家必然要求。由于存在多方面的原因,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腐敗案件中,腐敗分子逃竄境外并將國家資產轉移境外的案例時有發生,通過該平臺監測國家資產流動、交易等行為,可迅速追查腐敗分子外逃資金、轉移資產的流向,及時采取規制措施,避免國家資產流失。

有利于深入推進國際合作。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貪污腐敗一方面造成國家資產大量流向國外,給國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另一方面,在國際合作中,嚴重損害中國的話語權和國際形象,更給國外政治勢力提供詆毀我國的政治制度素材,而腐敗分子對外轉移資產及由此引發的政治分歧、司法爭端、經濟糾紛等一系列問題可能對我國開展對外合作造成嚴重損害。通過構建共享平臺,深入推進甚至引領國際反腐方面的合作,不僅有利于構建政明風清的內部環境;更有利于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主導打擊腐敗犯罪國際新秩序。

構建國際性資產登記信息共享平臺需重視的幾個問題

重點覆蓋跨境轉移資產多發目的地。近些年,我國的腐敗分子潛逃境外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我國周邊及鄰近國家,如泰國、緬甸、馬來西亞、蒙古、新加坡、俄羅斯等;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等;非洲、拉美、東歐一些反腐法制不健全或與我國未簽署引渡協議的小國,如斐濟、厄瓜多爾等;主要中轉地區,如香港、澳門;離岸金融中心,如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薩摩亞等。所以,中國主導的國際性資產登記信息共享平臺的構建應盡量與這些國家和地區展開深度溝通、合作。

重點監測敏感行業及人群。近年來破獲的貪腐大案顯示,腐敗分子易滋生的敏感行業主要是那些經濟、社會交往活動頻繁、掌管司法行政執法權和審批權、自由裁量權和有權支配巨額資產或資源的部門和壟斷企業。敏感人群主要包括:公檢法司、各級黨政機關的領導干部及其近親屬,敏感行業領導人及其近親屬,特殊政府部門中退職的官員,國有企事業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財務人員及其近親屬等。 國際性資產登記信息共享平臺應重點監測這些行業和人群的資產變動情況。

完善國內海外資產申報制度。2014年1月1日起,《國務院關于修改〈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的決定》開始實施,要求個人需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申報海外金融資產和債務情況。而國際性資產登記信息共享平臺的建立,要求個人申報的海外資產,包括價值昂貴的動產與不動產、債權與債務。這樣,可為監測境內人員向境外轉移資產的狀況提供準確、全面的基礎資料,有利于及早遏制腐敗分子向境外轉移資產的企圖。

健全國際間合作利益共享機制。理論上講,腐敗分子轉移到境外的資產本來就屬于我國的資產,要求流入國無條件返還該資產符合公平正義法則,但過分強調資產所有權之歸屬亦會淡化現實利益刺激,反而不利于資產流入國的支持與合作。而且,按照國際法上的“締約地支配原則”,被請求國即便完全拒絕返還也并非無法可循。對此,我國應本著“有理、有利、有節”的方針,通過平等協商解決腐敗資產處置問題;在考慮腐敗資產的構成、合作中各國的貢獻程度、合作成本等因素的基礎上,可設置不同的資產分享比例。此外,鑒于追逃追繳工作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我國還應建立合理的費用補償制度,對資產流入國提出的追逃追繳所付出的合理費用給予補償。

(作者為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013年10月8日。

責編/潘麗莉 孫娜(見習) 美編/ 于珊   王夢雅(見習)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王妍卓]
標簽: 天網   國際性   漏洞   資產   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