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雖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大學生創業計劃的優惠政策,但在大學生實際創業中仍然出現了諸多問題。因此,依據社會現狀以及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幫助大學生創業者邁過“創業寒冬”勢在必行。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 創業扶持政策 創業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D432 【文獻標識碼】A
我國教育由培育精英模式轉變為大眾教育模式雖是一件好事,但人才市場供過于求,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耗費四年光陰拿到一紙證書后,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境遇。為此,國家應該加快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改革的步伐,摸清在當前社會下,大學生創業發展的規律,為大學生創業設立專項服務部門,擴大市場內需,全面調整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
我國大學生創業風險高,成功率較低
創業參與度較低,創業人數較少。國家雖然發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但是卻得不到民眾的積極響應。在我國大眾教育形式下,每年各大高校的畢業生總數十分龐大,但在基數如此大的情況下,能夠順利創業并創業成功的大學生數量卻少得可憐。
創業風險高,成功率較低。高校畢業生創業率低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大學生本就資金有限,而創業風險高,并且創業沒有什么保障,讓許多有創業想法的高校畢業生投鼠忌器。雖然在學校內學習了先進的產業技術,但投入社會,普及范圍不僅小,而且難以被利用,又沒有什么基礎,無法吸引相應的投資與贊助,創業熱情生生被壓滅。除此之外,國內各大行業的市場漸趨飽和,大學生創業門路狹窄。由于資金和技術的限制,一般會選擇投入少,規模小的行業進行創業,但常常因為缺乏優勢,難以在殘酷的競爭中存活下來,這就造成了現在我國大學生創業參與度低,成功率低的局面。
大學生創業面臨的困境
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因素主要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大學生自身的素質、性格、能力等個人條件為內在影響因素;高校的教育培訓、政府的創業扶持政策、創業環境與文化等社會情況則為外在影響因素。充分了解大學生創業的影響因素可以大致預測大學生是否適合創業,能創什么樣的業,創業是否能夠成功,等等。
大學生自身的素質。在所有的影響因素中,創業者的自身素質是影響力最大的一條,不同的創業者在面對相同的創業困境時,能夠達到的高度是不同的。好的創業者一般具備清晰的頭腦和優秀的決斷能力,能夠發現不易被察覺的商機,并立刻抓住機會。大學生創業多為團隊創業,因此團隊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也尤為重要,當團隊中出現意見分歧時,積極的溝通才能妥善處理問題。大學生的理財能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一般非專業的高校畢業生都是在創業時才首次開始接觸資金管理的。因此,大學生的理財能力就顯得尤為關鍵。此外,大學生的思維方式、決策能力以及社交水平也是創業之前必需完善的自身素質。
高校的教育培訓。高校的教育培訓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個人素質的高低?,F代教育倡導素質教育,在教學中不僅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還在課堂外以其他方式培養學生的個人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校支持的社團活動可以鍛煉大學生的團隊意識、創新能力和社交能力等;高校組織的企業實習也為大學生創業積累了經驗。大部分高校還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業指導講座,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指導和幫助。
政府的創業扶持政策。政府的創業扶持政策在很多方面影響著大學生創業。一方面,政府的創業扶持政策力度的大小會影響創業者的創業沖動。政府給予的創業優惠政策和創業資金補貼如果不能夠達到一定百分比的數額,則無法幫助創業者打破創業初期企業融入對應市場的隱形壁壘。另一方面,政府的創業扶持政策如不能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僅僅是在大學生創業初期提供資金幫助,而在技術條件、人才保證、企業保障等問題上沒有為大學生做出扶助,大學生創業的成功概率就大大下降。
創業環境與文化。創業環境和社會文化的走向也將影響創業者的創業方向。良好的創業環境與文化能夠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個公平、公正、規范的競爭環境,刺激大學生創業的決心。
大學生創業面臨的困境主要有:一是,大學生創業知識與經驗不足。創業不是單靠決心就可以成功的,其中涉及到許多創業知識,包括理財能力和團隊運行管理能力等,對于大學生來說還相對匱乏。二是,缺乏創業文化氛圍與環境。在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人們普遍追求安穩,會在不自覺中避開風險,拒絕冒險。過于保守,不愿創新,不利于創業。三是,創業扶持政策不完善。現在的創業扶持政策在施行過程中沒有結合實際情況做出符合當前社會環境的調整。四是,創業教育體系與實踐脫節?,F代封閉式教育一直都存在著脫離社會的弊端,學生從小到大皆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成長,畢業之后難免會和社會脫節。雖然在學校內學習了高深的專業知識,但思維方式和運用能力卻無法達到能夠滿足創業的水準。普通高校提供的創業培訓課程有限,大學生也無法在短期的學習中學習到創新精神和創業經驗,這也是不利因素。
完善扶持政策,促進大學生創業
建立教育培訓體系,提高大學生創業素質。高校應該轉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建立起教育培訓新體系,不再將創業教育停留在課堂與書本,應該多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參與實際的創業行動,切身感受當前社會創業環境。學校還需增加創業培訓課程,依照創業項目或創業形式分門別類,擴大師資力量,多邀請社會成功人士為學生們傳授創業經驗。著重培養大學生的處事能力、決策能力、社交能力等創業素質。
完善大學生創業資金支持與服務體系。政府在大學生創業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應著力完善大學生的創業資金支持體系,建立專人專項專款機制,不再單純地“甩鍋”給銀行,給予大學生創業者更多優惠;另外,政府還須充分發揮服務職能,開展創業培訓講堂,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咨詢服務,仔細做好創業風險評估,簡化創業流程,為大學生創業保駕護航。
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與文化。良好的社會創業環境和文化是大學生創業的驅動和導向,而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與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辦到,它是人類思想意識長時間沉淀的產物。高校在大學生的創業指導過程中就應該注重創業文化的宣傳,通過學校內網、課堂、校園傳播創業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對待創業的看法,刺激其產生創業想法。社會公眾媒體也應該主動地將大眾視線集中到大學生創業方面來,使得大學生創業獲得社會各界更多關注,促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形成創業意識,整個社會的創業環境氛圍濃厚。
高校和社會建立創業基地,完善創業孵化機制。高校有著許多可利用的資源,不僅技術人才多、實驗設備完善先進,又有專業的老師教授可以咨詢。大學生應該充分運用自身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利用學校開放的精密實驗室進行科研創新,通過指導老師或者學校與外界的企業合作,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商品。此外,高校和社會應該完善創業孵化機制,幫助大學生將優秀的創業想法具體化,根據大學生的情況提供可靠的創業信息。
在當前社會的經濟環境下,就業形勢嚴峻,提升就業率,保證社會安定和諧刻不容緩。大學生作為社會中與高新技術產業關系緊密的人群,理應承擔起社會責任,成為創業大潮中的主力軍。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應該在創業前努力提升自我素質,多方面學習創業知識,摸清創業規律,積攢經驗,為以后的創業做準備。政府也應當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完善的創業扶持政策,鼓勵大學生積極創業,讓大學生創業者再無后顧之憂。
(作者單位:白城師范學院)
【注:本文系2016年度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背景下推進創業教育的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6012)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王輝、吳新中、董仕奇:《效能視域下大學生創業政策優化策略》,《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年第16期。
②劉剛、張再生、吳紹玉:《中國情境下的大學生創業政策:反思與對策》,《中國行政管理》,2016年第6期。
③李克非:《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拓展大學生創業路徑》,《繼續教育研究》,2016年第4期。
責編/高驪 肖晗題(見習) 美編/宋揚 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