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中,除了“不忘初心”,同樣備受矚目的一個詞是就是“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如果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比作是一顆顆珍珠,文化就是其中的靈魂和串起這條珍珠的金線。連云港市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五大發展理念推動“十三五”發展的列車“行穩致遠”,要把文化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對文化建設再認識、再謀劃、再出發。
一座城市的發展水平,是由經濟建設的速度和質量決定的,而一座城市的氣質養成,則離不開文化的滋養,最能代表一個城市品位和價值的就是城市文化。
文化是一種城市實力。當前,城市之間進行諸多方面的激烈競爭,經濟發展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一個城市的經濟會達到一定的增長極限,但知名度和美譽度則會隨著文化積淀的加深而不斷提升。世界上的城市是千差萬別的,根本的差別就在于城市文化的不同。我們外出學習考察、參觀旅游,多是奔著它們的不同之處而去。現在,一個城市文化氛圍好不好,也成為了年輕人擇業安家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文化是一種城市品質。文化是一個城市的基因,當理念成為一種文化,就形成了一種社會風尚。比如,“創新、創業”是深圳這座城市 的文化基因,所以深圳就成為了“創新、創業”的天堂。如果把一個城市比作一個人的話,經濟實力是氣色,人文環境就是氣質。連云港市要注重打造特色城市名片,把城市的文脈、文氣、文化濃郁地彰顯出來,在城市內涵發展上取得突破。只有這樣,城市才能更有文化、更有活力,也更有“顏值”。
文化是一種民生需求。當前,人們越來越追求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期望更加方便、更加豐富多彩地讀書看報、觀影觀展、休閑娛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要有“熱愛人民”的深刻認識和具體行動,把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民本工程來抓,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連云港歷史悠久、文化璀璨,為港城發展提供了豐厚滋養。在人文歷史資源方面,要挖掘徐福文化、西游記文化等對城市發展有深遠影響的文化內涵。在文化遺產方面,對于以孔望山摩崖造像、將軍崖巖畫等為代表的物質文化遺產和以海州五大宮調、淮海戲等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要積極利用國家相關政策,讓沉寂的文物成為現代文明的產品,轉化為活的資本,實現最大的增值。在紅色文化方面,連云港是革命老區,有全國唯一的以“抗日”命名的抗日山,要用好這些寶貴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把紅色基因注入下一代的文化血脈。
媒體是傳承文化、表達思想的利器。要善待媒體,正確認識媒體的宣傳引導、溝通協調、社會組織、輿論監督等功能。“智者常于造勢,慧者善于借勢。”要把媒體作為執政資源,善于運用媒體造勢和借勢,主動表達思想,做好正面宣傳,走好群眾路線,樹好公眾形象,發揮聚人心助發展的作用。輿情不代表全部民意,但能折射社會的聲音。要善處輿情,健全完善監測預防機制,掌握好輿情的“晴雨表”,把握好輿情處置的“時度效”,提升互聯網格局下的輿論引導力。
文化產業是經濟“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的綜合體。文化產業是綠色產業、朝陽產業,與其他產業關聯度高,催生出了文化創意業、數字傳媒業、網絡游戲業等新型業態,產業結構調整正呈現出以文化為邏輯的特征。近年來,連云港市高度重視文化產業,推進力度很大,文化產業增加值以年均30%的速度在增長,一批新的文化標志性建筑不斷誕生。當前,正積極進行文化招商,并面向全球開展“話說美猴王”工藝美術品設計大賽,努力讓城市價值因為文化而得到更好的兌現。
文化創新不是文化人才能為,只要有想法的都可以做。文化和文化產業,現代服務業可以做,傳統產業可以做;文化人可以做,任何人都可以做。我們要共同努力,讓我們的城市成為有實力的城市、有氣質的城市和有品位的城市。
(作者為中共連云港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責編/高驪 溫祖俊(見習) 美編/王夢雅(見習)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