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chuàng) > 正文

什么是大局,如何維護大局

——當前公眾的大局觀念與大局意識調查報告

核心提示: 系統(tǒng)掌握公眾對大局意識的整體看法和認知;深入探索在當前國際國內發(fā)展形勢下,增強大局意識的重要現實意義;全面考察當前公眾的大局觀和對國家發(fā)展全局性問題的認識和評價。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自古以來,政治家們非常重視大局意識與全局觀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黨中央明確提出,必須增強大局意識。關于大局意識,習近平總書記講得很明確:“必須牢固樹立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自覺從大局看問題,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擺布,做到正確認識大局、自覺服從大局、堅決維護大局。”回首中國共產黨95年奮斗歷程,講大局、顧大局,從全局出發(fā)制定戰(zhàn)略、運用策略,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制勝法寶。

2016年1月2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增強包括大局意識在內的“四個意識”,這是“四個意識”作為一個整體首次被提出。有專家指出,中央一直強調大局意識,但大局意識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其與政治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共同構成有機的整體。鑒于此,本次調查中,我們以大局意識為切入點,同時也測度了公眾對于“四個意識”關系的基本認知。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堅定政治立場,才能全面認識大局”(67.86%)、“只有自覺維護核心,才能做到服從大局”(70.35%)、“只有時刻向中央看齊,才能更好地服務大局”(68.26%),獲得了公眾的普遍認同。這說明,增強大局意識,對政治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的強化,有著內在的要求。調查還發(fā)現,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更加需要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思想意識走在前、迎難而上干在先,充分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以此帶動人民群眾大局意識的提升,將廣大社會公眾的思想統(tǒng)一到國家經濟社會建設和發(fā)展的大局中,統(tǒng)一到凝聚力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中。

圖1

 

關乎國家前途和命運、主權和安全的全局性事務,是公眾最認同的大局;貫徹落實新發(fā)展理念和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公眾認為當前最重要的大局

顧全大局、服從大局、服務大局,前提是心中必須要有“大局”。那么在公眾心中,究竟什么才稱得上是“大局”,其中哪些“大局”又最為重要?問及“與下列哪些方面有關,就是您眼中的大局”?從受訪者選擇結果來看(5分代表“完全贊同”、4分代表“比較贊同”、3分代表“一般”、2分代表“不太贊同”、1分代表“非常不贊同”,下同),在眾多選項中,“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所獲平均得分最高,排在前兩位。除此之外,“群眾的切身利益”、“整個社會的民生福祉”、“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形象”,也獲得了公眾的普遍認同。在所有選項中,“部門和團體的利益”所獲的平均得分最低。有專家指出,“大局”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其含義包括很多,凡是涉及事物發(fā)展全局、涉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國家前途命運的事,就是大局。調查表明,這一論斷,與公眾對于“大局”的認識是高度契合的,繼而也說明,公眾對于國家前途和命運、主權和安全,以及經濟社會發(fā)展事務和問題的全局性意義,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知。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國內發(fā)展形勢的新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做出了一系列關乎國家發(fā)展全局的新戰(zhàn)略新部署。受訪專家普遍認為,當下,我國正處于國際國內形勢發(fā)生深刻變化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快速轉型發(fā)展中的經濟社會需要民眾保有較好的大局意識,才能夠實現平穩(wěn)持續(xù)的中高速發(fā)展。為了解公眾對中央各項決策部署中,所需要服從、維護、發(fā)展的大局的認知與評價,我們設計了一系列選項,并請受訪者按照贊同度由高到低進行打分。調查顯示,所有選項均獲得公眾普遍贊同,這其中,“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fā)展理念”,“總體國家安全觀”在眾多選項中排在前兩位;其后依次為“‘一帶一路’戰(zhàn)略規(guī)劃”,“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網絡強國建設”,“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這一調查結果說明,一方面,公眾普遍認識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的系列決策部署的全局性意義;另一方面,就如有關干部專家所指出的,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和發(fā)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而發(fā)展理念則是發(fā)展行動的先導和發(fā)展思路、發(fā)展方向、發(fā)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在中央關于國家發(fā)展全局的思考和部署中,五大發(fā)展理念和總體國家安全觀,二者實際上是處于最根本、最基礎的地位,也由此獲得公眾更加高度的認同。

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尤其需要進一步增強人們的大局意識

問及“哪些經濟社會發(fā)展背景,更加凸顯了當前增強大局意識的重要性”,結果顯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期”、“經濟發(fā)展步入新常態(tài)”在眾多選項中排在前兩位;其后依次為“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社會利益結構日趨復雜化”、“公眾價值觀念日益多元化”、“世界形勢日趨嚴峻、世界格局日益復雜”、“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

有專家指出,一方面“大局”是指宏觀的、戰(zhàn)略的整體局面和全局形勢,帶有根本性、決定性和方向性的特征;另一方面,“大局”也意味著最重要、最突出、最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當前,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只剩下不到五年的時間,而隨著經濟發(fā)展步入新常態(tài),中國經濟面臨 “三期疊加”,如何有效緩解和扭轉經濟下行壓力,更好地適應、把握和引領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以此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力,不僅為中央所重視,也更加為社會各界所廣泛關注。很多干部專家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尤其需要通過進一步通過不斷強化的大局意識,來凝聚發(fā)展共識、減少改革阻力,加快發(fā)展進程。

然而我們發(fā)現,面臨這樣的一種現實背景,當問及受訪者:“據您的觀察和了解,當前人們的大局意識如何?”72.79%的受訪者認為人們的大局意識沒有達到應有的程度,其中有50.35%的受訪者認為“已經接近了應有的程度”,22.44%的受訪者認為“遠沒有達到應有的程度”。相比之下,僅有27.21%的受訪者認為“已經達到了應有的程度”。這種情況下,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的迫切性、必要性不言而喻。

圖2

 

在決定大局意識的眾多因素中,“價值取向”、“思想認知”所發(fā)揮的作用更為關鍵

當問及受訪者:“一個人的大局意識不強,會在思想和行為上有哪些表現?”調查結果顯示,“只顧個人,不顧集體”“紀律和責任意識淡薄”為更多受訪者所選擇,分別占79.19%和72.72%。此外,還分別有62.25%、60.63%和42.42%的受訪者選擇了“推諉扯皮、自由散漫”“只看眼前,不顧長遠”和“缺少擔當,不敢直面問題和挑戰(zhàn)”。

而當進一步問及“當人們缺乏大局意識或大局意識不強,會給國家和整個社會帶來哪些負面的影響”時,有82.76%的受訪者認為會“侵害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76.86%的受訪者認為會“擾亂經濟社會的正常秩序”,69.07%的受訪者認為會“削弱社會凝聚力、向心力”,43.42%的受訪者認為會“增添改革發(fā)展成本”,27.88%的受訪者認為將“有損國家的國際地位和競爭力”。

正因此,有干部專家總結到,大局意識之所以重要,在于缺乏大局意識,不僅會在微觀層面影響個人的思想和行為表現,導致本位主義、個人主義的出現,而且會在宏觀層面,降低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效率,損耗國家改革發(fā)展的紅利,繼而不利于社會民生福祉的更為有效提升,不利于改革發(fā)展任務的順利推進。

那么在現實中,究竟哪些因素決定了一個人大局意識的強弱?調查顯示,在系列的選項中,“價值取向”“思想認知”排在了前兩位,分別獲得了72.75%和66.08%的選擇比例。另分別有55.89%、47.11%和13.18%的受訪者選擇了“理想信念”“道德水準”和“能力素質”。

只有正確地認識大局,才能更好地服務大局,有干部專家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完善和互聯(lián)網絡的飛速發(fā)展,內生、外來的各種社會思潮、價值觀念對人們的價值取向、思想認知產生了廣泛深刻的影響,繼而導致人們思想上、行為上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傾向明顯增強。這同時也意味著,一個人的價值取向、思想認知,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自身對于全局性問題的思考、判斷和評價。

 

圖3

 

進一步增強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大局意識,既是廣大公眾的迫切期盼,也是發(fā)揮其示范帶動作用的現實所需

當問及“當前哪個群體更需要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時,受訪者選擇“領導干部”的比例最高,為42.65%。其后依次為“基層黨員”(38.01%)、“社會公眾”(19.34%)。實踐表明,著眼大局、把握大局、服務大局、維護大局,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成功經驗,也是不斷提高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的重要條件和可靠保障。然而,伴隨經濟社會深入發(fā)展,國內外社會思潮的激烈碰撞,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出現了思想上的懈怠,忽視了必要的理論學習,忘卻了人民公仆的身份,丟掉了黨和國家的發(fā)展大局。這種情況下,尤其需要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增強大局意識。有受訪專家指出,培養(yǎng)戰(zhàn)略意識,認識到大局,僅僅是開端。只有把大局意識貫徹到自身行動上,使本人的行動和本單位的工作體現出大局意識,才是各級領導干部強化大局意識的核心。因此對于廣大黨員干部而言,增強大局意識,除了要求全體黨員善于從政治上觀察和思考各種利益關系,真正具備縱觀大局的眼界和服從大局利益的覺悟之外,更需要以勇于擔當的政治品格,毫不動搖地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科學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

進一步地,當問及“增強人們的大局意識,當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時,調查顯示,分別有59.98%、52.42%和52.16%的受訪者選擇了“在全社會開展思想教育和學習活動”、“加強對關乎大局的思想、決策、部署和重要事件的宣傳報道”和“進一步發(fā)揮黨員領導干部的示范帶動作用”(52.16%)。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工作要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公眾大局意識的提升需要更加及時全面、入心入腦的系統(tǒng)性的宣傳工作做好鋪墊。同時,更需要黨員領導干部立穩(wěn)馬克思主義的“精神支柱”,堅持不懈地進行與時俱進的學習,并以親身實踐做好模范,發(fā)揮好自身的帶頭示范作用。

此外,針對這一問題,還有20%的受訪者選擇了“加強政府、企業(yè)、社會公眾等主體間的溝通與互動”。有專家認為,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完善多元參與、多元互動的體制機制,對于各方主體統(tǒng)一對“大局”的認識,繼而凝聚改革發(fā)展共識所發(fā)揮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因此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責編/周素麗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王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