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既是人們對目的地文化的一種感知和體驗過程,也是人們對審美情趣和民族文化情感的一種訴求與表達。今年7月底,時任云南省委書記李紀恒到文山丘北縣調研時強調,要把文山普者黑打造成世界級旅游景區,著力推進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構建丘北旅游發展新格局,全力打造世界級旅游景區。
丘北文化旅游開發的資源優勢十分明顯。其一,丘北的人文優勢突出,民族文化悠久。多姿多彩的民間文藝、民俗活動和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跡,構成了丘北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二,丘北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普者黑景區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良好的生態資源,為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近年來,丘北縣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一是在文藝創作工作中緊扣旅游發展主題,建成了文化產業項目庫,較好地展示了民族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成果。二是將民族節慶緊緊與旅游文化結合,節日活動為旅游和文化融合提供了平臺,有力帶動了全縣旅游產業快速發展。三是大力推動旅游產業的發展與城鎮化的有機結合,不僅促進了縣城和景區融為一體,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丘北縣切實把握文化旅游的內在規律、實踐經驗和發展趨勢,加強對民族文化的收集整理和開發利用,充分釋放旅游資源中的文化潛能。依靠藝術手段和科學手段,認真舉辦了一系列旅游節慶活動,不斷展示文化旅游資源。由此,丘北縣也形成了“民族文化+旅游”的產業格局。
第一,切實抓好文化與旅游的發展規劃。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突出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這個重點。圍繞“浪漫普者黑、激情普者黑、多情普者黑、休閑普者黑”四大功能版塊進行定位,聘請一批知名專家作為顧問,高起點、高標準地編制全縣“十三五”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此外,丘北縣還不斷充實完善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庫,力爭一批項目進入國家和省級重點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名錄,大力開發一批集觀光、康體、休閑、度假、會展等為一體的特色旅游文化產品,努力把普者黑建成“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旅游文化休閑度假基地和國家濕地公園,打造國家旅游名片。
第二,全力推進民族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丘北縣著力發展鄉村文化,一是重點推出家庭作坊、刺繡、庭院、農耕、飲食等具有濃厚鄉村氣息的文化旅游項目,彰顯“一村一品”的鄉村文化特色。二是傾力打造“花臉文化”,使之成為普者黑旅游業的文化品牌。三是不斷挖掘飲食文化,為普者黑旅游業的發展創造優越條件。丘北縣擁有豐富的美食資源,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的六大要素,不斷完善旅游接待功能。
第三,扶持文化與旅游企業的發展壯大。為進一步完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丘北縣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在立項、融資、用地等方面給予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企業傾斜和支持,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逐步構建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社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項目建設市場化的文化與旅游產業發展新格局。努力打造一批實力雄厚、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骨干文化旅游企業,使文化旅游企業在新一輪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進程中搶占制高點,實現新跨越。
第四,重視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實現旅游產業大發展、大跨越創造良好條件。緊緊圍繞鐵路、公路、機場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積極做好各項協調服務工作,全面加快推進云桂鐵路建設進度,力爭早日建成通車。努力構建功能完善、安全舒適、優勢互補、方便快捷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全面建成滇東南片區快速暢通的旅游環線,著力改善和全面提升旅游通達條件,為打造昆明石林—曲靖羅平—瀘西阿廬古洞—丘北普者黑—廣南壩美—廣西桂林精品旅游線路,為輻射貴州荔波、越南下龍灣等地區創造良好條件。
第五,用發展旅游的理念統籌城市建設,進一步明確城市功能定位。強化旅游服務設施配套,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服務水平。按照“一體兩翼”城鎮發展格局,以城市建設為基礎,以旅游產業發展為支撐,依托丘北縣旅游城市和火車站片區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建設,強化縣城、小新寨片區、景觀大道片區旅游接待、休閑娛樂功能。加大特色旅游村寨改造建設力度,努力將該區域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旅游接待綜合服務區,全面提升丘北旅游城市的品位。
責編/王妍卓 美編/宋揚 王夢雅(見習)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