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下一任總統特朗普及其團隊近日發表并透露了執政以后的主要政策綱領,其中有一些好的設計,值得中國借鑒。海納百川,方能成其大。中國的偉大復興要想獲得成功,就需要要借鑒對我們有價值的東西。
在介紹我們可以學習的內容之前,筆者想先說說特朗普從中國發展過程中借鑒了哪些經驗。特朗普的政策綱領,核心可以用他的競選口號來概括:“使美國重新強大!” 特朗普真的能做到這一點嗎?看樣子真的有可能。為什么呢?因為特朗普抓住了一個國家強大的根本——經濟和軍事。在經濟上,不知道特朗普是不是曾研究過鄧小平思想,因為其本質上和鄧小平的政策路線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一心一意搞經濟建設,全心全意謀求本國發展。一個國家要想強大,不搞好經濟是完全沒有希望的,經濟是基礎的意義也正在于此。因此,在政策綱領上對發展經濟大著筆墨,成為特朗普政策的重中之重,這也算是發揮他的強項。
第一,要想富,先修路(這話聽著是不是特別耳熟?)。特朗普總統要拿出大筆資金修筑美國的道路、橋梁,甚至是高速鐵路等。據估算,用在這方面投資在5500億美元以上。毫無疑問,特朗普的這個政策不僅將使美國現在的交通局面出現比較大的改觀,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投資,也將強力拉動美國經濟的增長。從這個角度而言,美國的老百姓倒是沒找錯總統人選。
第二,共和黨的領導人,往往會在減稅政策方面出大招,特朗普也不例外,他要把中產階級兩個孩子家庭的稅率負擔,從目前的35%,降到15%;稅務種類從目前的7種,降到3種。除此以外,全民實行普遍降稅,讓稅種更簡單,增收幅度更低,以確保經濟增長的目標。這將促使美國的海外資本的資金大量回流,彌補美國本土產業的空洞化,加大美國國內的投資量,促進美國國內的投資繁榮。
第三,在國際貿易政策方面,特朗普要增加美國過去十年里丟失的就業崗位,加強本土貿易保護政策,強力逼迫操縱匯率的國家改變匯率操縱政策,以促進其與美國實現貿易平衡。通過政策,促使企業愿意留在美國,以便增加美國的社會就業和政府的稅收。在匯率和關稅方面,由于存在著國際機制和條約限制,特朗普不敢過于草率,這個方面的政策也會經過一段時間才會慢慢展開,而不太可能剛一執政就同這些利益攸關的經濟大國搞得劍拔弩張。同時,特朗普在貿易保護方面的政策也會有所收斂,因為美國的貿易逆差不單是匯率與關稅的事情,也受美國經濟自身因素影響。特朗普如果強硬推行這些方面的政策肯定不完全占理,也將引起巨大的經濟摩擦和經濟動蕩,對他自身的執政也沒什么好處。
第四,在能源政策方面,大力利用傳統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取消對頁巖油頁巖氣開采的政策限制,為化石能源生產商提供港口、水域和土地租賃,取消對他們的生產限制。不僅要實現能源的完全自給自足,而且還要成為大規模凈出口能源的國家,增加幾百萬個就業崗位。同時也要大力保護環境,保持清潔空氣,清潔水源。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以務實的經營與實干起家。他的經濟政策也充滿了務實的作風,中國發展也可以從中“取其精華”。
第一,中國要想保持經濟適度快速的增長,勢必需要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眼下,中國交通設施的改善,還有相當大的投資潛力。省會城市和一些人口多的地級市,交通設施還遠未達到便利出行的程度,尤其是在還缺少地鐵線路的城市。另外,中國縣城和農村下水道與自來水的普及率還很低,尤其是在下水道建設方面,大部分農村地區的下水道設施幾乎為零。如果能夠把這一項惠民工程在全國普及的話,不僅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而且也會成為促進經濟增長、惠及民生的一大善政。
對一些受西方經濟學思想影響而鼓噪說“不可以長期依靠大規模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說法,筆者并不贊同。在經濟增長乏力的窘態下,再不加大投資力度無疑等死。投資依然是長期有效拉動經濟增長最有力的杠桿,不可以偏廢。
第二,去產能不能簡單粗暴。比如直接關閉掉過剩產能的企業,給職工一些補助打發下崗的做法,可能帶來損害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長遠的負面效果。地方政府在關閉過剩產能之前,一定要建立起新的產業、新的產能,以朝陽產業帶動夕陽產業的轉型。由政府和社會出面,通過對夕陽產業職工的培訓,讓他們在掌握新技能、新技術的情況下,實現朝陽產業與夕陽產業的平穩交接與轉換。
第三,中國的企業尤其是制造業的稅務負擔太重,不實行大規模減稅,中國的企業就沒有經營出路,制造業就會日趨空洞化,國家的經濟基礎就會逐漸被架空。制造業依然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好的制造業基礎,第三產業和服務業再發達,這個國家的經濟也很難經得起風雨。2008年到2010年之間,美國遭遇嚴重的金融危機,與其本國制造業的空洞化有密切的關系。中國一定要避免重蹈美國的覆轍,堅決遏制制造業空洞化的趨勢,在貸款和稅收方面給制造業特殊的優惠政策,尤其需要鼓勵那些科技含量高的制造業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抓住發展經濟的根本,減少企業的負擔,留住人才,留住企業,也才有利于促進經濟的長期增長。
(周永生,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博導,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